股市泡沫的溢出比破裂更可怕


  人们总是说股市泡沫,通常在经济学中把股市价格的过度上升称为泡沫的出现,股市的大幅下跌称为泡沫的破裂。然而,目前经济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泡沫与泡沫经济的定义,只是把泡沫描述为某种资产价格脱离实际的陡然上升,究竟什么时候是泡沫却很难界定,因此,关于泡沫的理论也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下面,我想通过泡沫度(泡沫化的程度)的概念来解释一下泡沫的溢出和破裂。

  首先,让我们通过小朋友吹泡泡用的泡泡水来认识一下泡沫度的概念。把洗洁精与水混合起来放到一个带有刻度的容器里,洗洁精溶液就成了泡泡水,我们读出现在的高度(假如是10)我们称现在的泡沫度为1,即没有泡沫。然后插入一根管子,吹一下,出现了泡沫,假如说现在的高度为20,那么此时的泡沫度为2,再吹,升到30、40、50……,那泡沫度分别为3、4、5……

  在股市里,把盛泡泡水的容器比作是股市中的一个单元(个股),众多容器就组成了股票市场,那公司就相当于洗洁精,资金好比是水,公司一上市其股票就成了泡泡水,公司的价值就是泡泡水的原始高度,股票在流通中,价格不断变化,当股价高于公司价值时,就形成了泡沫。而吹入的空气就是人们对该股的信心,对该的信心越大,股价就越高,泡沫度就越大。

  我曾用泡泡水做过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我用站杯泡泡水,插入一根管子,吹了一会,泡泡就满了,快要流出来的时候,停止了吹气,泡泡慢慢地破裂了水又逐渐回到原来的高度。再吹气时,泡泡又能吹起来了。

  第二个实验:还是那么多的泡泡水,插入一根管子,使劲吹,一会泡泡就满了,继续吹,泡泡就流出来了,再吹、再流、再吹……泡泡水都变成泡泡流出来了,结果杯子里只剩下几个大泡泡,然后迅速破灭了,杯子里什么也没剩下,插入管子再吹,也没什么反应了。我们把泡沫流出来的过程为泡沫的溢出。

  以上两个实验表明,泡沫破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泡沫的溢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泡沫度的高低与水的增加没有关系,杯子里的水不增加,泡沫照样也可以吹老高。

  如果想使一杯泡泡水能够永远地吹下去,并且越吹越多,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让杯子里的水和洗洁精不断增加;第二,让人们有吹下去的兴趣。

  同理,股市要健康发展,也要必须要满足以上类似的条件:提升我国股市的自身价值和增强人们的投资信心。而这两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的,股市的价值提升了,人们的投资信心自然也有了。

  在股市上,让股市价值提升的方法很多,可以让更多优质的新公司上市,让老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直接融资更快速发展等等,这些都能有效地提升股市的投资价值。

  而使股市泡沫溢出的情况也很多,如老公司亏损、退市,就很直接地把股市资金抽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不公平关联交易,也容易抽空上市公司,还有各种交易税、费等交易成本,而最可怕的是原来非流通股进行股改以后的减持,对股市的打击是致命的。

  下面以一个模拟的公司模型来说明股市泡沫溢出的过程。设一个公司有7000万元的资产,要上市,拆分7000万股,新发行3000万股,每股发行价为5元,募集资金1.5亿元,公司每股净资产变成了2.2元。公司上市时股价为10元,此时该股的泡沫度为4.55,如果交易一段时间,股价变为20元,该股的泡沫度为9.09,而此时,发起人(即现在的大股东)减持所持有股票的5%,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如果减持50%的话,就可以收回10于原始投资的资金。而这种减持,对股票市场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它抽干了股市的资金。我们绝对不应该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