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证券时报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注定要发生的事情,迟早会发生。26岁的浙江东阳女富豪吴英,最终没能逃出被捕的宿命。据东阳市政府本月10日深夜发布的公告称,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立案侦查发现,吴英及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重大犯罪嫌疑,吴英因此被东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吴英一夜暴富的神话自去年以来一定为人们所谈话,甚至传出走私、贩毒、因结识南亚军阀后分得大笔财产等多个版本。现在一切似乎“明了”,浙江东阳给出了罪名——非法集资,即刑法上的非法吸引公众存款罪。如若根据刑法规定,吴英或许会被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若干。
笔者去年11月曾撰文指出,吴英财技有着巨大的硬伤。她采用的仍然是惯常的资本市场短平快的操作方式,无论她给摊大饼式的投资起的名字再好听,也不能掩盖资本链随时断裂的可能性。现在东阳给吴英定了非法集资的罪名,按照这个说法,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吴英为了尽快偿还所吸引的公众存款,“不得已”而在资本市场上大把撒金,同时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然而这种推理即使为真,似乎也只是皮毛,远未及骨髓。
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性在于,一些看似市场化的作法仍绕不开行政的微词甚至裙带主义的引诱。吴英曾经向媒体抱怨,当地银行对她不信任、不配合,“甚至主动发布传闻”。事实上,在中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民间集资与非法集资之间的界限很难说清楚,一则得经过相关行政部门批准,二则,不能给金融秩序造成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更是一个公婆各说各有理的词汇,所谓“正规金融机构”不满意当地民企的作法,民间集资变非法集资罪,其实只是一句话的差别。
这并不是在为吴英开脱,也暂且抛开了吴英在集到资之后运作手法是否非法之嫌,而是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得不到有效引导、监管与正名,已严重制掣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格局。这两年央行经常发号施令,收紧信贷,然而江浙一带银行信贷却往往逆势而增。以温州为例,有数据显示,温州去年前三季度的贷款增量就超过了以往各年的全年增量;贷款增速和单月增量持续走高,去年9月温州新增贷款比新增存款竟多出96.33亿元,新增存贷比达到263%,与全国回落的走势呈截然相反之势。
一方面是央行大力治理流动性过剩,一方面是当地银行展开信贷营销战。这说明江浙一带资金需求量充裕而资金不足。而由于民间金融市场的发达,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么一个大好时机。我们现在尚且无法得知是吴英民间集资在前、惹得当地银行拒贷在后,还是银行先拒贷、吴英后集资,不过一个铁打的事实是,在民间金融发展如火如荼、黑白操作尚不能在法律框架内在明确界定的情形下,民营企业染指地下金融几乎有其必然性,只是程度轻重有所差异罢了。同时,民营企业与行政部门与银行部门关系的疏密,也直接影响了企业贷款方式的选择,甚至影响到企业是良性运作还是踏入所谓非法集资的法律雷区。
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来形容吴英神话的破灭或许有些唐突,不过民间金融发展的坎坷及非法集资罪名的模糊及监管的缺位,却是尴尬的事实。具在诈骗性质的集资显然应该严厉打击,依法取缔,然而对于确实为了企业发展,只是没有遵循“合理的”程序,或由于某种原因正规程序的瑕疵或缺位不得不采取不合理行为的集资,却不宜不闻不问一棒子打死,行政部门更不能因为自己从中得不到过多的益处而采取落井下石之举。
吴英倒戈无疑又将成为一个典型的民企原罪的案例。三年前河北民营企业家孙大午因涉嫌非法吸引公众存款而被捕,三年中,中国民间金融更是突飞猛进,然而对于陈旧与滞时的民间集资或非法集资的法律条文,仍然没有丝毫的变动,很多民间金融活动依然处于非法集资的边缘。社科院学者杨涛认为,一种可考虑的思路是把民间集资行为划分为三大类,包括以实业投资为主的民间集资、以金融投资为主的民间集资(如私募基金)、以其他目的为主的民间集资(如近两年热议的民间集资建房),从而根据不同集资行为特征而制定政策。我们一方面对真正涉嫌犯罪的民企业表示谴责,但更希望中国关于集资的法律能更为清晰可行。
附:2007年2月10日晚10点左右,东阳电台紧急播出东阳市人民政府公告:
1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吴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现已由东阳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2东阳市人民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组成清产核资组,负责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相关公司的资产清理、财务审计、债权债务登记等工作。
3与涉案犯罪嫌疑人吴英及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关的债权人(含自然人、单位、法人),于2007年2月11日下午2时起携带身份证明及有关的债权凭证到债权债务登记点进行债权债务登记,有关债权债务将根据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债权债务登记点地址为原交通局(建设路188号一2)。
4广大人民群众必须配合公安机关案件查处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的违法犯罪行为,将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东阳市人民政府
二00七年二月十日
附:
据悉,吴英吸引存款利率甚高,达月利8分,许多义乌的民企老板,为图高利率,以5分利息向民间借贷,再转借给吴英。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注定要发生的事情,迟早会发生。26岁的浙江东阳女富豪吴英,最终没能逃出被捕的宿命。据东阳市政府本月10日深夜发布的公告称,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立案侦查发现,吴英及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重大犯罪嫌疑,吴英因此被东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吴英一夜暴富的神话自去年以来一定为人们所谈话,甚至传出走私、贩毒、因结识南亚军阀后分得大笔财产等多个版本。现在一切似乎“明了”,浙江东阳给出了罪名——非法集资,即刑法上的非法吸引公众存款罪。如若根据刑法规定,吴英或许会被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若干。
笔者去年11月曾撰文指出,吴英财技有着巨大的硬伤。她采用的仍然是惯常的资本市场短平快的操作方式,无论她给摊大饼式的投资起的名字再好听,也不能掩盖资本链随时断裂的可能性。现在东阳给吴英定了非法集资的罪名,按照这个说法,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吴英为了尽快偿还所吸引的公众存款,“不得已”而在资本市场上大把撒金,同时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然而这种推理即使为真,似乎也只是皮毛,远未及骨髓。
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性在于,一些看似市场化的作法仍绕不开行政的微词甚至裙带主义的引诱。吴英曾经向媒体抱怨,当地银行对她不信任、不配合,“甚至主动发布传闻”。事实上,在中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民间集资与非法集资之间的界限很难说清楚,一则得经过相关行政部门批准,二则,不能给金融秩序造成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更是一个公婆各说各有理的词汇,所谓“正规金融机构”不满意当地民企的作法,民间集资变非法集资罪,其实只是一句话的差别。
这并不是在为吴英开脱,也暂且抛开了吴英在集到资之后运作手法是否非法之嫌,而是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得不到有效引导、监管与正名,已严重制掣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格局。这两年央行经常发号施令,收紧信贷,然而江浙一带银行信贷却往往逆势而增。以温州为例,有数据显示,温州去年前三季度的贷款增量就超过了以往各年的全年增量;贷款增速和单月增量持续走高,去年9月温州新增贷款比新增存款竟多出96.33亿元,新增存贷比达到263%,与全国回落的走势呈截然相反之势。
一方面是央行大力治理流动性过剩,一方面是当地银行展开信贷营销战。这说明江浙一带资金需求量充裕而资金不足。而由于民间金融市场的发达,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么一个大好时机。我们现在尚且无法得知是吴英民间集资在前、惹得当地银行拒贷在后,还是银行先拒贷、吴英后集资,不过一个铁打的事实是,在民间金融发展如火如荼、黑白操作尚不能在法律框架内在明确界定的情形下,民营企业染指地下金融几乎有其必然性,只是程度轻重有所差异罢了。同时,民营企业与行政部门与银行部门关系的疏密,也直接影响了企业贷款方式的选择,甚至影响到企业是良性运作还是踏入所谓非法集资的法律雷区。
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来形容吴英神话的破灭或许有些唐突,不过民间金融发展的坎坷及非法集资罪名的模糊及监管的缺位,却是尴尬的事实。具在诈骗性质的集资显然应该严厉打击,依法取缔,然而对于确实为了企业发展,只是没有遵循“合理的”程序,或由于某种原因正规程序的瑕疵或缺位不得不采取不合理行为的集资,却不宜不闻不问一棒子打死,行政部门更不能因为自己从中得不到过多的益处而采取落井下石之举。
吴英倒戈无疑又将成为一个典型的民企原罪的案例。三年前河北民营企业家孙大午因涉嫌非法吸引公众存款而被捕,三年中,中国民间金融更是突飞猛进,然而对于陈旧与滞时的民间集资或非法集资的法律条文,仍然没有丝毫的变动,很多民间金融活动依然处于非法集资的边缘。社科院学者杨涛认为,一种可考虑的思路是把民间集资行为划分为三大类,包括以实业投资为主的民间集资、以金融投资为主的民间集资(如私募基金)、以其他目的为主的民间集资(如近两年热议的民间集资建房),从而根据不同集资行为特征而制定政策。我们一方面对真正涉嫌犯罪的民企业表示谴责,但更希望中国关于集资的法律能更为清晰可行。
附:2007年2月10日晚10点左右,东阳电台紧急播出东阳市人民政府公告:
1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吴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现已由东阳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2东阳市人民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组成清产核资组,负责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相关公司的资产清理、财务审计、债权债务登记等工作。
3与涉案犯罪嫌疑人吴英及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关的债权人(含自然人、单位、法人),于2007年2月11日下午2时起携带身份证明及有关的债权凭证到债权债务登记点进行债权债务登记,有关债权债务将根据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债权债务登记点地址为原交通局(建设路188号一2)。
4广大人民群众必须配合公安机关案件查处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的违法犯罪行为,将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东阳市人民政府
二00七年二月十日
附:
据悉,吴英吸引存款利率甚高,达月利8分,许多义乌的民企老板,为图高利率,以5分利息向民间借贷,再转借给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