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如何开花结果


        继续教育是我国对21世纪教育革命的新观念——终身教育思想的一种实践。这几年在教育界开展得如火如茶。作为一名高中教 师,我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然而据我耳闻目睹得来的观察,继续教育却是一副“怪胎”模样。
 
    不少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纯粹是在应付,当然这种应付有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的配合。平日里由于工作繁忙,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教材根本无暇或不愿翻及,临考前翻翻,也只是“临时抱佛脚”,难求甚解。考试是不愁的,现成答案早发到手中, 最不济也知道考试范围,因而这考试就变成了开卷考试,教师们在考场上奋笔疾书,速写比赛热火朝天。走出考场揉搓着酸痛的手指时,考试内容正不知不觉中向爪哇国飞去。这并不能全怪教育行政部门,他们这是在为减轻教师负担做贡献,以便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投入到教学之中。

    请问,这样的继续教育有什么用处?

   继续教育之所以生出这样的怪胎,原因就出在我们的教育大环境上。尽管素质教育叫嚷了这么多年,但在骨子里不少学校却是挂羊头卖狗肉,应试教育仍然一统天下。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应试教 育,就是因为这种教育简单易操作。既是应试,就要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忽视多数学生,只面向少数优生,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方法就是 “填鸭式”、死读书、追高分,只要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升学率就能上去。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教师应试素质自是很高,教学工作已完成得很出色,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哪还用接受什么继续教育?

    而西方社会则不然,他们进行继续教育能取得实效,是因为他们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它要求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协调和发展,既如此,素质教育就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以此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由此看来,素质教育的内容博大精 深,实施起来对教师的要求比应试教育不知要高多少倍,故而教师才必须时时学习、才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如此才能源头活水常新,如此才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准备”,此话可谓一言中的。时下的不少教师非但没有精神财富的准备,而且连这种意识也没有,因此对广大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仅仅靠国家用行政手段的方式来搞继续教育,试图以此来提高教师素质,尽管表面可能搞得轰轰烈烈,但效果却并不见佳。为此国家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教育改革,真正实行素质教育, 这样,继续教育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要求,继续教育的观念才能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什么时候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继续教育之树才会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