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志明想到一些问题
1、我这个年纪,小时候听电台的传统相声,马志明播得不少,而且马志明的是非常正宗的传统相声,而且功底纯正,比如《报菜名》、《地理图》、《卖五器》,主要听过的只有马志明的。比如《报菜名》还有李伯祥的也常播,其他名家的就没有了。所以,那个时代,在我们这些学相声的小孩心中,马志明简直是相声的圣人。我的报菜名的贯口就是跟着人家的录音学的。德云社的郭德纲、何云伟、高峰都曾经死学过马志明,包括台风和口头语。一直到现在,业余学相声的孩子,死学马志明的还有不少。
2、现在网上的资料太丰富了,有很多前辈名家的录音要超过马志明。比如马三立的《卖五器》,无论是垫话部分还是贯口技巧都要超过少马很多。(这种叙述性的贯口,不是背得流利就好)这种由于以前资料有限,我们又只能听电台,所以导致的“耳朵太窄”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二赵的《八扇屏》一直被奉为经典,但就现存录音来看,刘宝瑞的要出一头地;郭荣启的《打牌论》电台常播,但和高德明的《打牌论》不在一个水平线。但就现存相声演员来看,马志明的传统功底可以位列前三。
3、马志明的能耐很不错,但一辈子不得志。在相声圈内人缘一般是一方面,没赶上好机遇是另一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不适应当代的观众。有些“代人摇旗”的观众拼命大喊:电视台不捧少马爷,不让少马爷上电视!但我在某中央台曲艺节目看到马志明表演,大跌眼镜:灰白头发散乱,面色灰暗,台风老旧,与其背后的五彩背景极不协调。我在一个圈外的朋友家看的这段,朋友要调台,我抢过摇控器,说:这是艺术家,你好好看看。两分钟之后,朋友说:行了,我还是看电视剧吧。
4、马志明在票友心中地位颇高,很多人以力捧马志明来显示自己懂相声。往往这样的人是最外行,马志明确有高明之处,但是他好的地方在哪,这些人根本不知道。
5、相声讲究帅卖怪坏,有言:不占一帅,就占一怪。是言其享大名者,必要有鲜明的特征。但马志明似乎是因为太全面,反而特色不突出。其有戏曲功底,抬头动脚,干净利落,但台风局促,面相又无特殊,帅字占不上。说学逗唱皆精,但天赋及性格所限,嗓音不亮,个头不高,也很难在“卖派”上出人头地。说话行为,身材长相,都和普遍人无异,不占一怪。当然,坏就更谈不上。也许因为如此,使其难享大名。
6、因搜狐编辑约稿,随手写几点零星碎片,我和马志明老师不认识,我也不了解生活中的他,只是单就相声表演而论,就事论事。
总言一句:马志明没享大名,可惜,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