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尴尬】作者【飞飞】【原创】


不合适的图片:《越狱》.......相同点:一样的辛苦。

 

    北漂是很多年前流行的一个词,那时侯,印象中一群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来到北京追梦,他们被认为是有激情、有梦想的一代。每到这时,就会想到一个古老的城市,泛着青灰的薄雾,轻飘的杨柳在风中游荡,期间一群嬉戏的青年男女,笑声和歌声回荡到大街小巷。他们是清苦的,让人有点心痛;他们是幸福的,自我的,带着美好的梦。他们是让人羡慕的,因为他们有希望......那些曾经由于各种原因未曾实现梦想的人、远远地看着、想象着幸福的北漂......

    到了现在,北漂似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词,不例外的还有那群不怎么幸运的,再辛苦也不会被人想起的一群人。只是因为时代不同了,还有什么叫做希望和理想的名词存在,真是奇怪;更奇怪的是,也还真有这么一群怀着希望和理想的人在,只是他们当作宝贝的东东,在其他人眼中已经失去了光环。希望、理想?尤其是那些艺术或者抽象形式的理想,真是让人绝望,曾经的崇高与美好在现实的光怪陆离的物质世界里,变得那么苍白与黯淡,人们试图把目光移向那些的崇高和美好,结果呢,一无所获,所以大家都离开了,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自己东东,比理想实际得多、也更具诱惑力的东东。
    我们还能够看到过街地道里唱歌的年轻人,歌声依然深情动人,只是那歌声在猛地触动心弦之后,就被周围烦杂的叫卖声淹没了;我们本想驻足看看,分享那片刻的浓情,头脑却被沉甸甸的生意搅得晕头转向,偶尔停留的几个人,多数是无事的闲者,本来就是闲者,怎么弄得清是歌声还是风声?
    披着长发的艺术家在街头支起了画架,热情地向来往的人群兜售着自己的手艺,20元一张的自画像,便宜之极;兴奋的路人端正地坐在路边,等待着5分钟之后的杰作,他们没有看到,艺术家已经疲惫的心不在焉的神采;末了,看着卡通的似象非象的自己,哭笑不得,不多不少的一点钱就这样为所谓的艺术做了贡献,结果呢,是街头艺术的集体堕落......
    扯得远了,但他们至少还维持着主业和本分。可是那么多艺术家飘荡在京城这个针尖大的地方,多数也只是在严峻的形式下转行了。艺术是件好东西,可所谓的物极必反,好的一旦没有了用处,真是一钱不值。离开理想的唯美的艺术,我们的艺术家还能做什么呢?骨子里的清高和骨子里的虚荣,这对要命的矛盾体冲击开来,就产生了五花八门的艺术家的变形行业,崇高的也好,肮脏的也好,色情的也好,总之,为了艺术,什么事情不能够做呢?不是提倡吗,为艺术献身。事实上,往往是迈开一步之后,就再也回不到艺术本身了,献身也就成了无谓的牺牲,就象《色戒》中王佳芝的第一次失身。
   不管怎样的辛苦,怎样的无聊,怎样的无望,总是有一群蠢蠢欲动的人,重复着上面的故事;也不管你在不在意,总是有那么一群人飘荡在北京,飘荡在每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不论他们追求的是艺术,还是成名之后的物质,也总有那么一群人前仆后继地涌进来...... 我们的声音依然清脆甜美,我们梦想依然美丽纯真,我们的生活依然清苦无望,我们的思想依然在矛盾中挣扎,我们也依然活得有滋有味......
    这是我们的苦恼,这是我们的欢乐,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理想的存在,有希望的影子。因为我们苦恼,所以我们快乐,因为我们有值得苦恼和追求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苦恼,又哪里来的快乐,因为已经没有东西值得我们追求和苦恼......
    献给漂泊在北京的、追求着梦想的兄弟姐妹,祝愿大家过得开心,也希望大家一起共勉!
 梁宝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