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读者来信,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一封,转贴如下。
在2007-12-21,"姚克明"
<[email protected]> 写道:
海鸰同志,您好! 我是一个老兵,从1949年到1995年都在军队中渡过的,现已在军休所养老。看了你的大作后,很受感动,故写了此文,并发在百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bba7601008gn1.html和企博http://ykm678.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1285035请过目!祝你创作更多的好作品! 致 礼! 姚克明 2007-12-21震撼人心的《大校的女儿》 姚克明 好久不看电视剧了。然而,《大校的女儿》却一开播就抓住了我,便坚持着一集不落地将其看完。 这部电视连续剧,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首先是它大胆地写了军中的种种矛盾。和平时期的军事片最难写,难就难在不像战争年代那样两军对垒,敌我分明,冲突激烈,结局难测。而这部戏,却大胆地面对和平年代的军营生活,尤其是男女军人的婚恋生活。并以此为主轴,将男女军人们对待事业、对待荣誉、对待战友、对待传统观念、对待新时尚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毫无顾虑、毫不掩饰地表现了出来,使人如同亲临其境、感同身受、真实可信!比如,从一开始,人们就牵挂着男女主角韩琳和姜士安这对军人的命运,为他们的喜而喜、乐而乐、忧而忧,虽跌宕起伏叵不可测,但一定要将其看个水落石出。这,就将观众死死地套牢了! 特别可贵的是这些矛盾冲突,不是胡编乱造从头脑中挤出来的,而是从军队现实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比如,姜士安的婚姻本是不幸的,他与文盲翠花的结婚,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屈从于老排长和老父亲的压力和结婚生儿育女的传统观念的。婚后,婚姻生活又很不和谐,一直到姜士安当到大校师长还在"闹"离婚。而姜士安对韩琳却一往情深,关爱有加,以至将韩琳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都细心地剪贴保存了下来。但鉴于军人的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却一直将自己的这份爱深深的埋藏在心底里,直至剧终才揭示出来,姜士安当面对韩琳说:"翠花是个不错的女人。" 还有一点极为可贵的是,这部戏不是为写婚恋而写婚恋,它以婚恋为载体,将当代军人的素养、心境、爱好、追求、责任、理念等全面地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他们既是最可爱的人,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甚至也有个人打算,也有不正当之举。此剧,也不为"知己者讳",敢于去碰这些敏感的"雷区"。如,一开始张雁南通过父母夺去韩琳上军医大学的机会,到后来团长林志怀为了帮助自己的下属而请客喝醉了酒违反纪律,都写得有血有肉绘声绘色入木三分真实感人! 此外,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戏,有编剧王海鸰的影子。王海鸰极力否认韩琳就是她,《大校的女儿》是她的自传体作品。这点,可以理解,也是可信的。但这部戏却是她军中生活的积累、升华和承扬,也是可理解和可信的。若是旁人,一个没有自己切身体验的人,即便到军营中去观察、搜集、体会生活,也不可能写得如此深刻、细腻、亲切、妥帖。应该说,这也是这部电视连续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12-21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