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展开战略经济对话一年,特别在经受了今年夏秋以来主要由美国“制造”的“中国制造危机”考验后,中国开始展示出一个更为熟练的谈判者形象。“参与这类‘搏击’游戏能受益匪浅,这是SED对中国的一个重要意义”,一位中国经济专家评论说。
游戏正在出现值得肯定的变化,但远远不够。
从12月12日第三次SED开始前和随后的一天半的会议期内,与会的中国各政府部门官员以前所未见之踊跃发表意见。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缓解经济不平衡,中美双方都要努力。中国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称,两国都应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起责任。中国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则更具体地指出,“美方的政策和规定不应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构成明显的歧视”。相形之下,美方主要来自财长保尔森的“一个声音”不免显得单薄。
落到每次对话核心——中国金融业开放步骤及日程,可以发现第一次,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相互承诺的部分接近1:1的比重。换句话说,中国开始清晰地要求美国在金融领域开放方面投桃报李。
具体而言,第三次SED让美国得到了一幅美好又模糊的金融远景:允许外资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公司债券及金融债券;调整外资在中国券商及银行中的参股比例——但什幺时候会兑现,又会兑现多少呢?那可不一定!
对应地,中国重点要求中国金融机构在进入和投资美国金融业时,获得国民和非歧视性待遇。
但从联合公报措辞来看,除了同意两国在金融信息交换方面有所合作,美国没有对中方提出的要求予以实质性回应。比如,对国民待遇问题,美方的姿态是“继续承诺”,即未来与过去并无不同。又如中国抱怨美国对中资银行的审批存在过于拖沓的问题,美国的回应竟然是“注意到”,毫无要改进的意思。
“这是弱势的债主和强势的债务人之间又一次博弈。”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在中美对话中始终存在的一个策略误区是“等位开放”——由于谈判双方实力不对等,所以会出现逻辑上对等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的局面。
事实上,上一次对话距今虽然仅半年,两个对话者的谈判实力却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如果能够更多地辩识并把握变化,中国将在中美SED里获得更多主动权和成果。
最主要变化均源自美国内部。北大国际政治经济系副教授王勇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日益疲软,是过去半年出现的两个最重大变量。次贷危及美国经济增长,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对美出口;美元走软,则关乎中国主要以美元为主的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
这样的变化体现在全球经济层面,是中美各自扮演的角色开始出现分野。瑞信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在次贷危机全球扩散的背景下,中国的增长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会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之相反,美国却在全球经济下滑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这样的变化中,中国究竟应该如何作为?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开放金融业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外部资金流入,属于主动开放。另一种是在不需要外部资金的情况下,从提高市场竞争的角度进行开放。从目前中国和美国的金融业现实来看,次贷危机可能导致许多美国银行出现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而中国的金融系统中最大的问题却是钱太多,流动性过剩。
上述观察人士表示,中国应当尽量转换心态,在国内金融业并不存在资金需求时,尽可能提高进入门槛——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让进入者支付非常高昂的价格。对于目前中国金融机构跃跃欲试的海外投资,正常的心态也同理可得——在对方有需求的时候,应该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进入。
游戏正在出现值得肯定的变化,但远远不够。
从12月12日第三次SED开始前和随后的一天半的会议期内,与会的中国各政府部门官员以前所未见之踊跃发表意见。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缓解经济不平衡,中美双方都要努力。中国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称,两国都应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起责任。中国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则更具体地指出,“美方的政策和规定不应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构成明显的歧视”。相形之下,美方主要来自财长保尔森的“一个声音”不免显得单薄。
落到每次对话核心——中国金融业开放步骤及日程,可以发现第一次,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相互承诺的部分接近1:1的比重。换句话说,中国开始清晰地要求美国在金融领域开放方面投桃报李。
具体而言,第三次SED让美国得到了一幅美好又模糊的金融远景:允许外资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公司债券及金融债券;调整外资在中国券商及银行中的参股比例——但什幺时候会兑现,又会兑现多少呢?那可不一定!
对应地,中国重点要求中国金融机构在进入和投资美国金融业时,获得国民和非歧视性待遇。
但从联合公报措辞来看,除了同意两国在金融信息交换方面有所合作,美国没有对中方提出的要求予以实质性回应。比如,对国民待遇问题,美方的姿态是“继续承诺”,即未来与过去并无不同。又如中国抱怨美国对中资银行的审批存在过于拖沓的问题,美国的回应竟然是“注意到”,毫无要改进的意思。
“这是弱势的债主和强势的债务人之间又一次博弈。”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在中美对话中始终存在的一个策略误区是“等位开放”——由于谈判双方实力不对等,所以会出现逻辑上对等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的局面。
事实上,上一次对话距今虽然仅半年,两个对话者的谈判实力却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如果能够更多地辩识并把握变化,中国将在中美SED里获得更多主动权和成果。
最主要变化均源自美国内部。北大国际政治经济系副教授王勇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日益疲软,是过去半年出现的两个最重大变量。次贷危及美国经济增长,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对美出口;美元走软,则关乎中国主要以美元为主的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
这样的变化体现在全球经济层面,是中美各自扮演的角色开始出现分野。瑞信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在次贷危机全球扩散的背景下,中国的增长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会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之相反,美国却在全球经济下滑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这样的变化中,中国究竟应该如何作为?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开放金融业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外部资金流入,属于主动开放。另一种是在不需要外部资金的情况下,从提高市场竞争的角度进行开放。从目前中国和美国的金融业现实来看,次贷危机可能导致许多美国银行出现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而中国的金融系统中最大的问题却是钱太多,流动性过剩。
上述观察人士表示,中国应当尽量转换心态,在国内金融业并不存在资金需求时,尽可能提高进入门槛——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让进入者支付非常高昂的价格。对于目前中国金融机构跃跃欲试的海外投资,正常的心态也同理可得——在对方有需求的时候,应该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