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为什么是土德


黄帝为什么是土德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五德终始之说,称金、水、木、火、土相继为帝王之德。历代帝王的“德”都遵循这一更替次序。这当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荒诞无稽。但是,从史实来看,五德部分是实践的总结,部分是主观臆造。就实践而言,太昊木德,炎帝火德,黄帝土德,少昊金德等实际上是他们各自的天文学实践。下面仅以黄帝为例,略作讨论。
  《史记》开篇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多数文献说黄帝姓姬,更可信。轩辕同天鼋,是图腾,从中国和美国易洛魁人的图腾可以证实,上古时龟、鼋、黾(蛙)的界限并不严格。商代虎与豹的区分也不严格。“姬”字,左边的“女”暗示这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的姓,右边是龟、鼋的侧视图。“黄”是龟、鼋的正视图。黄帝为龟(鼋)帝,与夸父为猴王(榆罔),伏羲为虎王,太昊为大太阳神,少昊为小太阳神一样,是上古帝王称号的特色。决不会有什么公孙之类的姓氏。
  在易洛魁人的《轩辕黄帝礼天祈年图》(见韶华宝忠双 欧阳如水明《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上,龟的四周有二十八颗星,围成一圈,这就是二十八宿。易洛魁人与中国隔绝,依旧处在迁出华北时的社会形态,他们已没有文字,所以只用二十八颗星代表二十八宿,但这已经是中国在黄帝时代有了二十八宿的直接证据。因为史书明载二十八宿源于黄帝之时,而在易洛魁人那里有物证。
  《史记·天官书》说:“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主德,女主象也。岁填一宿,其所居国吉。未当居而居,若已去而复还,还居之,其国得土,不乃得女。若当居而不居,既已居之,又西东去,其国失土,不乃失女,不可举事用兵。其居久,其国福厚;易,福薄。”
  “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主德,女主象也……”这里把黄帝、土星、中央、土、夏季、日戊、己统一到一起,是人为归纳的体系。晋灼曰:“常以甲辰之元始建斗,岁镇一宿,二十八岁而周天。”广雅曰:“镇星,一名地侯。”文耀钩云:“镇,黄帝含枢纽之精,其体旋玑,中宿之分也。” 填星,又叫镇星,就是土星。它代表黄帝,是因为黄帝观测土星,考定星历。土星公转周期是29.46年,黄帝取28年,所以分黄道为二十八份,每一份叫一宿。二十八宿的意义在于把黄道划分成28个区域,以便于更准确地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制订历法。目前学术界认为黄帝生活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印度最初使用二十七宿,即分黄道为二十七份,比二十八份逊色。他们在《吠陀》中以昴宿为第一宿,依岁差原理推算,昴宿为春分点,时间在公元前2500年。可见,中国的二十八宿与印度的二十七宿不同,是独立起源的,时间早的多。
  “斗为文太室,填星庙,天子之星也。”(《史记·天官书》)土星与天子划了等号,因为土星是代表黄帝的。其它四大行星都有对应的帝王(天子),为什么只有土星如此尊贵?因为黄帝是第一个把土星作为观象授时依据的天子。
  二十八宿被分成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每七宿分别与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星搭配,于是产生了一星期七天的说法。中国古代习惯以干支纪日,虽有星期,但日常不应用。日语、韩语至今仍在使用以七星命名的一周七天的说法,其实这本来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别以为那是舶来品!欧洲语言一周七天的名称,实际上也是完全相同的体系。如下所示:
今名 古名 英语 法语 西语 德语 星名
星期日 日曜日 Sunday dimanche domingo Sonntag Sun,Soleil
星期一 月曜日 Monday lundi lunes Montag Moon,Lun-
星期二 火曜日 Tuesday mardi martes Dienstag Mars
星期三 水曜日 Wednesday mercredi miercoles Mittewoch Mercury
星期四 木曜日 Thursday jeudi jueves Donnestag Jupiter
星期五 金曜日 Friday vendredi viernes Freitag Venus
星期六 土曜日 Saturday samdi sabado Samstag Saturn
  上述一周七天的名称,部分与中国古名相同。这种语言里不同,另外的语言里反而相同。例外的情况应是变化的结果。这种联系是否暗示在数千年前古代中国与欧洲有过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马王堆帛书《五星占》说土星“三十岁一周天”,比“二十八岁周天”更接近29.46年。熟知天文历算最新成果的司马迁为什么不用“三十” 呢?这与他写《天官书》的立场有关。《天官书》重在占星气,思想体系属黄帝时代,所以保存了黄帝时代的文化特征。如轩辕星,相当于狮子座,今称“土相”,正与黄帝土德有关。中国古代星图上,轩辕星画成龟状,与黄帝图腾一致,因此我们可以确信, 正因为轩辕星与自己的图腾像看起来相似,轩辕氏族才选它作主要的占卜对象,用轩辕命名它。

  《史记·历书》载:“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太史公是认真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经过调查研究,证明黄帝时代已有国家,历法体系日益完善,所以他从黄帝写起。占日的羲和、占月的常羲的存在可以证明,八卦、文字的应用可以证明,司马迁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易洛魁人最高首领的称呼——哈约温特哈——黄帝,说明在大约五千年前的确有“黄帝”这个称号。谁还能说黄帝是战国时代学者虚构的呢?

  黄帝土德,是观测土星的实践的总结。五行之土,源自土星,不是泥土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