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水河畔清风扬
-----团风县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纪实
悠悠举水,孕育着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流光溢彩的大地播撒着廉洁的种子。2006年以来,团风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反腐惩防体系建设,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为全面实现“富裕团风、和谐团风”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团风的广大农村,一幅贪耻廉荣、社会和谐的画卷正巧手描绘,党风正、民风淳的廉洁氛围正氤蕴而成。
强基固本,筑牢基层干部防腐思想大堤
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思想状况,该县利用“大宣教”这一强有效的教育平台,促使农村党员学廉、倡廉、促廉。该县精心组织开展了以“三个一”(学一遍党章、写一篇心得体会、进行一次自查自纠)为主题的党章学习宣传月和村支部书记廉政培训活动,组建“团风县党章学习宣讲团”深入到全县10个乡镇巡回宣讲,使党员干部重温了党章,牢记了党的为民宗旨。该县还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的新思路,组织专门人员编印独具特色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读本》,书中一幅幅警醒生动的廉政漫画、一桩桩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发人深省,一时间,3000本《廉政教育读本》尤如3000粒廉洁的种子播撒在农村党员干部的心田。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团风农村学校、社区等单位的廉政文化活动同样开展的有声有色,《任长霞》、《生死牛玉孺》、《警钟》、《警醒》等一部部反腐倡廉题材的教育片在全县热播,“知荣辱、树新风”文艺晚会正激情上演,廉政演讲赛、廉政书画展、读廉书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传播廉政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正在团风激情书写。
源头治理,织就一张密不可钻的廉网
建立健全教育、监督、制度并重的反腐惩防体系,关键从源头上治理。团风找准切入点,推陈出新,在全市率先制订并下发了《团风县村级干部廉洁自律暂行规定》,对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普遍反映的村级财务管理、集体项目和工程承发包、农民负担等八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基层党组织行动迅速,及时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暂行规定》进行了集中学习,明确规定了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干部廉洁自律第一责任人。该制度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村官”的行为,有效遏制了村干部腐败现象的发生。马曹庙镇针对村干部吃喝不良行为,制定了村级接待“限额制”,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用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
与此同时,297块《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张挂到全县10个乡镇287个村,将廉洁自律进一步向基层延伸。287名村级纪检员走马上任、村财务乡管全面启动,农民补贴“一卡通”相继发行、信访联络员制度顺利建立……一系列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体系,织就了一张张紧密的廉网,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构筑起了一扇扇反腐防火墙。
阳光村务,让腐败失去生存的土壤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村务透明是关键。该县围绕新农村建设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路交通、饮水工程、移民扶贫、工程招投标等热点、焦点问题,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情况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一并纳入民主公开范围,真正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同时,该县还积极创新村务公开形式,如贾庙乡的“点题式公开”和“村误也要公开”,实现了村务公开由原来的群众“台下看戏”向村民“登台唱戏”的转变;杜皮乡“村务民主听证会制度”、淋山河镇的“村务发言人制度”,通过人性化服务,真正让群众了解、掌握政策。据统计,全县用于村务、政务公开栏制作的资金投入约为35万元。
以人为本,创建效能服务型机关
“咬定青山不放松”, 团风县坚持狠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机关效能建设不放松,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各乡镇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企事业单位代表为效能建设监督员、民主评议员,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召开监督员工作会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严重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人和事出重拳打击。目前,对6起因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行为在全县进行了公开曝光。
该县不断加强基层机关自身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为民、亲民、富民服务型机关,开展创建“效能服务型政府”活动,积极引导政府转变职能,由过去单一型政府向服务型、管理型、社会型等多角色转变。通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机关办事流程图”,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方便和服务,接受群众监督。
如今,走进团风各个乡镇,一张张笑脸与你相迎,一杯杯热茶热情递上,一句句你好是亲切的问候,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给人以温磬、亲切、务实之感,党群、干群关系日趋融洽、和谐,全县广大农村正在逐渐形成廉风和畅、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