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雪梅的自述文章中,能够感受到她对自己法医职业的深深眷恋和热爱,她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职业状态:她的工作使命就是要“用我那颗充满浓浓真情的心去温暖亲人们那痛苦柔弱的灵魂,用我的全部真才实学去破译死亡的密码,让冤魂得以申昭,让活着的人们活得更加美好。这是上天赋予我的使命,这是亲人们对我的重托和厚望。”
我十分欣赏王雪梅的职业精神,她把自己人生的喜怒哀乐完全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完全联系在了一起,她曾如此动情地这样描绘自己的职业乐趣:“形形色色的案件将我带进一个个扑朔迷离的迷宫中。一旦走进这座由206块骨骼、600多块肌肉、形态各异的五脏六腑、千奇百怪的组织细胞、密布如电网的血管与神经所组成的迷宫时,我就会紧张激动得浑身发抖。迷宫中处处都是希望,但每一步又都可能是陷阱。有时,我的乐趣并不在于何时走出,而在于倍受折磨。更多的时候,我像一个顽皮的孩童,着了魔似的企盼着走出迷宫的那种心境、那份惊喜、那份狂欢。就好似在漫漫长夜中,突然看到了明媚的阳光,看到了无限的光明。我想,这阳光能够驱散我心中的那片乌云,这光明能够带给我希望的微笑。”
对许多人就王雪梅职业选择提出的疑问:“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可以有许许多多的选择,为什么偏要选择法医学作为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呢?”她的回答是:“天哪,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选择法医为职业呢?!”不断变化着的场景,各种不同角色的出现,天天都有新的惊人的事情,天天都有一些挑战、一些幽默、一些悲怆。具有挑战性的气氛和对智能严峻的考验绝不会使她感到“只是在办公室里又混过了一天”。身边,又有哪一种职业能让她如此对生活充满激情呢?于是,王雪梅诚实而骄傲地这样表白:“破译死亡密码,是我的职业,是我一生中惟一永恒的爱好。她把我带入一个个甜美的梦幻中,她把我带进一个个诱人的迷宫里,她让我充满自信的微笑,她让我心中永远充满阳光和希望。
阅读王雪梅的过程中,我的内心经常产生一些源于深深理解基础之上的强烈共鸣,不由得产生了一些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培训与咨询的职业价值的思考。假如与王雪梅的工作价值相比,我所从事的职业价值几何?,谁的工作价值更大呢?如果我和她就此问题来一场PK的话,谁的胜算更大些呢?依照王雪梅气吞山河、舍我其谁的秉性,看来我也许会要落于下风,但我也不会认输的。因为作为一名法医,她的使命是破译死亡的密码,还事实于本来面目;而我作为一个职业咨询师,基本的职责是消除年轻人择业的迷茫,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将自己终生的幸福与快乐和自己的职业实现最佳的结合。职业内容虽然大相径庭,但其使命却都是弘扬人类最本质的东西——真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与王雪梅的职业其实都是异曲同工,都同样具有非凡的价值啊。况且我所面对的咨询对象也是情况各异,给出的建议也绝对个性化,这种工作的新鲜度和挑战性,也完全可以和法医的职业相媲美啊。
王雪梅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局级干部,是国内顶尖的法医大腕,而我不过是一家民间职业培训机构的咨询师,两者的反差也许太大了些。但我还是觉得尽管在权力地位等方面,两人相差的确悬殊,也完全素昧平生,但我在她的字里行间却读到了非常多的共同语言。比如关于人生快乐的最好载体是自己的职业,能够将职业与快乐两者实现统一,这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王雪梅做到了,我认为自己也做到了,我完全理解王雪梅面对亡灵时刻的忘我状态,我想到了自己面对一个又一个有着职业困惑的年轻人时,那种强烈的责任感的确能够使我倾己所能,尽心竭力地给对方以设身处地、真诚友善的帮助。每当面对这些可爱的年轻人临别时眉头舒展的轻松状态,那种由衷的快乐真是难以言表啊。我想,我的这种职业快乐与王雪梅的职业快乐应该是一样的,没有本质区别的吧。
王雪梅不愧为女中豪杰、职场英雄,她的故事我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分享,包括那些需要帮助、即将进入陌生职场的年轻人,从而能生动地说明:一个人如果能将未来的职业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良好的结合,这是人生多么幸福的事啊。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很难,关键就是要了解自己,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最适合做什么?这是真正理性、合理选择的根本,完成这样一个认清自我、明确目标、理性规划的过程,也许你未来的职业不是充当一名破译死亡密码的法医,也不是成为一名答疑解惑、善于换位思考的职业咨询师,但不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你的职业价值都会实现最大化,人世间的快乐必然将终生与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