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对
——寂寞の眼泪与安德拉米索
某安のQQ:79118918
寂寞の眼泪のQQ:609468314
与本诗相对应的暗黑诗篇,第三重,和歌——即将贴出哦。和歌的介绍,请看最后一部分。
长歌,寂寞の眼泪,对单句;安德拉米索,对偶句。
送婴
辰下晨钟起,晓露默然若草泣,是凄凄惨惨戚戚。
素女揭窗望,怎奈烟火尽迷惘,晨泪欲遮颜感伤。
烛火沕绸糸,昏光映颜长叹息,冉冉日升催不急。
虫声将阑传屋社,哭声将鬓扯,轻抚儿首细语遮。
山上鬼来使麦磨,屋内泣声落,拾起竿子把鬼戳。
鬼去弃磨闭门扉,未午人儽儽,朱绳挂磨门抵篚。
落叶无声风作霎,妇人驻窗下,怎猜得出是鬼诈。
风止哭声起,帘动人影始作溢,妇归却见儿不翼。
悲欲婉生邪之罪,黑鸦与风随,叼走人心浸死水。
短歌四首,第一首与第三首,安德拉米索起,寂寞の眼泪对;第二首与第四首,寂寞の眼泪起,安德拉米索对。
风含雨声长秋夜,凄蝉如雨落彻夜,风雨不怜人,落得狗乱啃,枯泪无痕依墟业。
伉俪雨中分,节发风中断无痕,伉俪雨中又相继,夜风雨掩泪,孰辨真伪笑说哏。
雪中阡陌车轴处,见蛙雪中入,风雪起没萎草间,却见一洞里,只待春水复骨出。
釉色青花瓷,血纹翠碧玉,万朝渲染瓶中画,古墓气渗玉中纹,迄今无人敢为释。
纯恶搞,请无视==》安德拉米索,米开朗基罗,寂寞眼泪满颜汗,某安欲说苦无言,心中之笑无从说(心中窃笑不敢说)
以下为解释:
送婴
“辰下晨钟起,晓露默然若草泣,是凄凄惨惨戚戚。”——晚星尚未散去,晨钟之声响起催促劳作,夜晚过后的露水悄然凝结在草上,婉若草报以的泪,乃是无法言以的凄悲一幕。
“素女揭窗望,怎奈烟火尽迷惘,晨泪欲遮颜感伤。”——醒后的妇女打开窗户观看,眼前看到的只是迷茫的人生路,妇人流下的泪水模糊了她脸上哀伤的表情。
“烛火沕绸糸,昏光映颜长叹息,冉冉日升催不急。”——妇人烧去丝绸的毛丝开始工作,在昏黄的烛光下妇人沉昏黄色的脸孔长长的叹着气,再怎么催促时光也就如冉冉旭日一样,慢慢地升起。
“虫声将阑传屋社,哭声将鬓扯,轻抚儿首细语遮。”——即将完结的虫鸣缓缓传入屋子,一阵哭声把正在工作的妇人拉了过去,妇人轻轻摸着孩子头,小声哄着孩子睡觉。
“山上鬼来使麦磨,屋内泣声落,拾起竿子把鬼戳。”——山上的鬼怪下山使用起妇人家的磨盘,屋内的孩子的哭声顿时停了下来,妇人拿起竹竿驱逐起下山之鬼。
“鬼去弃磨闭门扉,未午人儽儽,朱绳挂磨门抵篚。”——鬼怪弃磨盘离去后妇人关上了门,才一会就已经很疲惫了,妇人用驱邪的红绳挂上磨盘并且用竹筐等物抵住房门。
“落叶无声风作霎,妇人驻窗下,怎猜得出是鬼诈。”——飘叶无声落下,风卷起叶发出如雨般的声音,妇人站在窗前,她怎么可能想的出这是鬼怪的詭計。
“风止哭声起,帘动人影始作溢,妇归却见儿不翼。”——风声停止的时候孩子的哭声便跟着响起了,忽然床帘趁着妇人凝望窗外之际悄悄地动了起来,小孩映入帘上的影子慢慢地向外溢出,当妇人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不翼而飞了。
“悲欲婉生邪之罪,黑鸦与风随,叼走人心浸死水。”——妇人为此(孩子被偷走)悲痛欲绝,窗外乌鸦伴随着风声出现,而妇人的心就如被乌鸦叼去一般陷入死水潭,痛不欲生啊。
长歌到此,以下为短歌的解释。
“风含雨声长秋夜,凄蝉如雨落彻夜,风雨不怜人,落得狗乱啃,枯泪无痕依墟业。”——寒蝉在风雨中凄鸣,响彻了整夜,而风卷残雨又让这本已凄凉的秋夜显得更加冗长,风雨中一个被追的满街咬的人,躲在因战争而早已化做废墟的家业旁擦拭着早已哭干了的眼睛。
“伉俪雨中分,节发风中断无痕,伉俪雨中又相继,夜风雨掩泪,孰辨真伪笑说哏。”——一对节发夫妻在雨中分手了,两人彼此再无挂念的走开了,之后过一会两个人却又相聚首,风雨中彼此满脸泪水,那些可以熟练辨别夫妻真心的人看后笑着说:这不过是夫妻之间的玩笑而已。
“雪中阡陌车轴处,见蛙雪中入,风雪起没萎草间,却见一洞里,只待春水复骨出。”——在小路车痕都尚不能被雪所覆盖,青蛙都才刚刚冬眠的初冬,正是探险的好时机,当风雪都可以没过枯草的时候,雪下的洞中的探险者的骸骨正在等待着来年的春水使之重见天日的日子。
“釉色青花瓷,血纹翠碧玉,万朝渲染瓶中画,古墓气渗玉中纹,迄今无人敢为释”—— 历了历朝历代的釉色华丽的青花瓷瓶,在古墓中沉睡了千年之久的挂有血色纹路的极品碧玉,虽然他们都存在着,但是迄今为止又有谁敢去染指呢?
和歌简介。
一、和歌的本质与效果。
和歌,是一种为以人的心为基础而化为种种的词汇。生在这个世上的人。因为有着种种的欲望以及事业。因此将心中所想之事物,寄托着见到,听到的的事情,而用和歌表现出来的的例子很多。如听到在花中鸣叫的鸟声,或是听到了水中青蛙的鸣啼后。且不限于人,在这个世上的所有事物都懂得和歌。
不加以任何力量,能让天地震动,能让眼睛所见不到的鬼神感动,能让男女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能温暖勇猛的武士的心的,就是所谓的和歌。
二、本作的和歌歌体。
本作和歌运用的是日本古典格律诗歌,而非日本近现代诗歌,因此格式严谨,要求压韵。
和歌在形式上有一定的格律。长歌,以五、七音为一联反复吟咏,最后一联以七音结束。一首长歌一般以三联以上、全歌形成奇数联为常见。
长歌一般为叙事诗。歌后附有一到数首“反歌”。日本专家认为它来源于中国春秋时代赋的反辞。反歌的任务是概括地吟咏长歌的主要内容,或补足其歌意未尽之处。这种反歌同时也是独立的短歌,它们的格律相同。长歌的篇幅长,为了不流于单调而增强变化性,多用对句、序言和枕词(一般与歌意并无直接关系的垫词)等。同时,要自始至终保持一气呵成的紧凑感,需要统一全面的构思,写作较难。
短歌,在“记纪歌谣”中初见类似作品,而在《万叶集》中完成。它的句式是五、七、五、七、七,五节三十一音,属于抒情短诗。它是和歌的主要歌体,是日本古典诗歌的基本形态。它的格律,在造型上对于日本人来说,属于最适当的诗的形式。自古以来,日本歌坛对短歌的风格和形式特点,有所研究和论述。一般认为,短歌风格和形式特点的演变,大体上有“万叶调”、“古今调”和“新古今调”,称为短歌的三大风格。“万叶调”指《万叶集》中的短歌风格,表现为质朴、真率而感情浓重,现实性和直观性较强,较少重视形式和技巧。短歌的五、 七、 五、七、七的五节三十一音中,每一个音可能是一个词,每一节也可只有一个词或一个词组(短语);在一节组成一个词的时候,要用两节以上才能组成一个词组(短语),直到一句。因而,就发生一个章法上断节(为叙述方便,称为断句)的问题。《万叶集》较多的是在第 2节或第 4节处断句组成一个词组,也就是说,一般不在第一个五、七两节处,就在第二个五、七两节处断句,因而称万叶调为“五七调”。《古今和歌集》由于逐步形成贵族的主观的纤细优美流畅的风格,注重表现技巧,而较多地在第 3节,就是五、七、五处断句,因而称为“七五调”,也就是“古今调”。“新古今调”主要指以《新古今和歌集》(1205,载歌1978首)为中心,在“古今调”的基础上形成的第1节或第 3节断句技巧的进一步运用。在古歌中加进新意、但还能看出原歌面貌的作法,在《新古今和歌集》中也占有最多的数量。从内容和风格来看,“新古今调”以浪漫主义方法反映贵族日趋没落的生活情趣,感官性(主要是绘画和色彩方面)、音乐性和象征性倾向较强。
短歌的格律,还有“多音”、“少音”的灵活性,就是在每节中,主要是第 1和第 5节中,可以“多音”或“少音”,一般以增减一字为常见。这些通称为“破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