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女性,总体来说还是尊重的,或多或少还有一点崇拜。但话说在先,这主要是指对那些应该受尊重和崇拜的女性,其它则因各种原因就大有不同了。特别是对极个别“女人”,百般无奈只得惧而远之。对那些丑才女倒是格外看重些,虽然她们没有先天丽质,却有后天才华,不像有的女人,眼角眉梢全是虚傲,连一迈腿都夹带一股阴阳气。干瘪瘪的胸脯包裹着一些社会口号,不时地以沙哑的声音喊出来,“实现四化,建设小康,提高认识,一抓到底……”更由于总是开会呀开会的,把整个体形都坐走样了,干巴巴的骨格支楞着像个圆规,没办法,只好多穿一些内衣、内裤以撑其形;再披一些长衫大褂,以遮其瘦,全没了女性本样。倒不如那些丑才女,因其丑、因其才,也才有一种女人味。说起女人味你是看不到的,只能体会到,那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全无社会性伪装;是一种性源本质的反映,全无拿捏做作。
从总体上看女性,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女童。人之初,其性有男女之别,无善恶之异,最终是恶是善全靠后天形成。但筋骨容貌则是先天打底儿了,仅此来讲,做下个坯子就是个什么坯子了。
女孩。天真浪漫,多多幻想,事事新奇,无甚负担,特别是没有生计和思想负担。真诚,坦然,羞涩……进而开始由负担了。
女子。经事有少到多,风韵尤出;遇事半信半疑,心存探险;在朦胧多变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处事方式和认知习惯。自尊、自恋、自私、自强……
女人。阅尽沧桑而明知事理,深知生活艰辛而社会复杂;懂得男人心理及其意图;有大度怜悯之心,存慈爱关怀之性。明静文静、得体老道……大度宽容了。
女姥。人之晚年,阅历精炼,乃至成精成妖了。其善也恶也,大局已定,一生的因果报应都显现在晚年。
当然,每段落女性并无绝对之分,只是大概意思,也是一般情况。
梁实秋写过一篇短文《中年》,特意提到过女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青年女子不是玲珑娇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都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分变成凸出,该凸出的部分变成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了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张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去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污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和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了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赶面杖的一根棒子早晚浑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到青春去。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
如要说到新女性则不同了,再要李敖说则更是一番情况。李敖也写过一篇叫《呜呼新女性》的文章,主要是讲新女性:
“这类女人一生,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奇怪阶段’,自十六七到二十六七,是她的黄金档,她引人好奇,自己对人生也充满了进取与好奇,她的声名、事业、爱情等,都在这一阶段铸成,大错也在这一阶段铸成;二十六七以后,她的顶峰状况开始下降,人也开始走样、过气。为了抢救,自然不择手段,进入了第二阶段——‘做怪阶段’,作怪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大穿奇装,有的大脱卖肉。作怪期间,可以持续到人老珠黄境界,然后转入第三阶段——‘妖怪阶段’。妖怪就是老妖怪,是青春一点也没有的新中性(中性,因为月经也没有了),美容医院和法国香水的挽救效果也越来越小,小到最后香水是香水,她是她。”
D·H·劳伦斯认为,女性有两面性,两种信心伴随着女人的两种气质:公鸡般自信的女人和母鸡般自信的女人。说公鸡般自信的女人,常常发现她们没有下蛋,而是生下一张选票、一只空墨水瓶、或其它一些根本不可能孵化的物体。突然间,她的一切作为都会变成纯粹的虚无,因为她是母鸡而非公鸡,一切都脱离了她那根本的母鸡般的自我。她恍然大悟,她已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生命轰轰烈烈,她满怀公鸡般的信心,但她丧失了整个生命,一无所有!恐怕只有年轻时风云、风光过的老年妇女,才能对此有深刻理解。
不论社会怎样发展变化,男性女性的差异是客观的、天然的。本性自然之美,是女性美之根基。
把话说回来,不论怎样,对女人还是少一些议论为好。
从总体上看女性,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女童。人之初,其性有男女之别,无善恶之异,最终是恶是善全靠后天形成。但筋骨容貌则是先天打底儿了,仅此来讲,做下个坯子就是个什么坯子了。
女孩。天真浪漫,多多幻想,事事新奇,无甚负担,特别是没有生计和思想负担。真诚,坦然,羞涩……进而开始由负担了。
女子。经事有少到多,风韵尤出;遇事半信半疑,心存探险;在朦胧多变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处事方式和认知习惯。自尊、自恋、自私、自强……
女人。阅尽沧桑而明知事理,深知生活艰辛而社会复杂;懂得男人心理及其意图;有大度怜悯之心,存慈爱关怀之性。明静文静、得体老道……大度宽容了。
女姥。人之晚年,阅历精炼,乃至成精成妖了。其善也恶也,大局已定,一生的因果报应都显现在晚年。
当然,每段落女性并无绝对之分,只是大概意思,也是一般情况。
梁实秋写过一篇短文《中年》,特意提到过女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青年女子不是玲珑娇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都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分变成凸出,该凸出的部分变成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了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张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去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污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和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了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赶面杖的一根棒子早晚浑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到青春去。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
如要说到新女性则不同了,再要李敖说则更是一番情况。李敖也写过一篇叫《呜呼新女性》的文章,主要是讲新女性:
“这类女人一生,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奇怪阶段’,自十六七到二十六七,是她的黄金档,她引人好奇,自己对人生也充满了进取与好奇,她的声名、事业、爱情等,都在这一阶段铸成,大错也在这一阶段铸成;二十六七以后,她的顶峰状况开始下降,人也开始走样、过气。为了抢救,自然不择手段,进入了第二阶段——‘做怪阶段’,作怪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大穿奇装,有的大脱卖肉。作怪期间,可以持续到人老珠黄境界,然后转入第三阶段——‘妖怪阶段’。妖怪就是老妖怪,是青春一点也没有的新中性(中性,因为月经也没有了),美容医院和法国香水的挽救效果也越来越小,小到最后香水是香水,她是她。”
D·H·劳伦斯认为,女性有两面性,两种信心伴随着女人的两种气质:公鸡般自信的女人和母鸡般自信的女人。说公鸡般自信的女人,常常发现她们没有下蛋,而是生下一张选票、一只空墨水瓶、或其它一些根本不可能孵化的物体。突然间,她的一切作为都会变成纯粹的虚无,因为她是母鸡而非公鸡,一切都脱离了她那根本的母鸡般的自我。她恍然大悟,她已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生命轰轰烈烈,她满怀公鸡般的信心,但她丧失了整个生命,一无所有!恐怕只有年轻时风云、风光过的老年妇女,才能对此有深刻理解。
不论社会怎样发展变化,男性女性的差异是客观的、天然的。本性自然之美,是女性美之根基。
把话说回来,不论怎样,对女人还是少一些议论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