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接到这个电话,我的心灵都要接受一次洗礼,那是一位18岁孩子的母亲,虽然自己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她却宝刀未老,为了迎接孩子的回家后的良好适应,她也在悄悄地改变着自己,儿子离开家的近五个月时间里,他每天给儿子写一封信,每天给儿子写日记,把自己的心灵触动感悟的点点滴滴给详细的记录下来,就是前一段时间,她的关于工作的很专业的一篇文章在市级获得了一等奖,她很兴奋,听得出来,这是孩子的改变带给她的改变,用她自己给我的话来说,她要让儿子回到家后看到一个全新的母亲,要让儿子清楚地认识,母亲为了儿子也在进行着改变,要让儿子更好地接收家庭、学校、社会。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因为她自身的改变就是例证。
每次的电话都在半小时以上,即使我站的有些累,但是心灵总是在不停地震撼着。悄悄地给我叙述着孩子的以前的活泼、可爱;静静地给我讲述着本地的风景名胜、大好河山;微微地给诉说着她对孩子的思念、期望;潺潺地给我表露着对孩子变化的欣喜、认可。最后总不忘给我们美好的祝福、祝愿;对于我,这个从未谋面的电话这头的本该陌生的熟人也不忘祝愿、祝福几句。我虽然没有能够见到过她本人,但是我对她却怀着崇高的敬意;敬佩着这个老年得子、养子的母亲的不易;敬佩着这个为儿勇于超越自己、改变自己的魅力;敬佩着这个力排众议、一意孤行把孩子送来改变的魄力。
每次接完电话,我的心情是都是愉悦之中带有几分沉重,愉悦的是做的这个事业是一个拯救人的事业,是一个解救社会难题的事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业,是一个价值非同的事业;沉重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敢有半点闪失,不管付出多少心血、汗水都必须把孩子改变好,无论如何都不能使这一颗颗即将破碎的心灵再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自己和团队的力量太微弱而社会上需要拯救家庭、需要解救的孩子还很多很多。
母亲的儿子,今年18岁,孩子跳车、跳楼、跳窗户、咬舌自尽、用头碰墙、下跪求饶、吃安眠药等等“问题”经常发作,全家人提心吊胆,时时刻刻都得紧紧关注着他,寝食难安。为此,龙龙在2005年10月不得不退学,外婆和家人轮流照看他,每天24个小时,夸张的说,几乎不敢眨眼,但又束手无策。家长曾采取过各种方案对孩子进行治疗。比如音乐疗法、和孩子促膝谈心等,但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后来不得已母亲送孩子到医院检查,被四川某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住院治疗1年多,花费3万多元,但是结果却让人失望之极,孩子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转眼间,孩子不上学已经近两年时间了,这可急坏了母亲。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知道了我们,在力排众议的情况下这个孩子被送到了我们这里,在不打针,不服药的情况下,经过了4个多月的训练,现在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基本恢复了正常。
这样的儿子,这样的母亲,这样的事业。
每次的电话都在半小时以上,即使我站的有些累,但是心灵总是在不停地震撼着。悄悄地给我叙述着孩子的以前的活泼、可爱;静静地给我讲述着本地的风景名胜、大好河山;微微地给诉说着她对孩子的思念、期望;潺潺地给我表露着对孩子变化的欣喜、认可。最后总不忘给我们美好的祝福、祝愿;对于我,这个从未谋面的电话这头的本该陌生的熟人也不忘祝愿、祝福几句。我虽然没有能够见到过她本人,但是我对她却怀着崇高的敬意;敬佩着这个老年得子、养子的母亲的不易;敬佩着这个为儿勇于超越自己、改变自己的魅力;敬佩着这个力排众议、一意孤行把孩子送来改变的魄力。
每次接完电话,我的心情是都是愉悦之中带有几分沉重,愉悦的是做的这个事业是一个拯救人的事业,是一个解救社会难题的事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业,是一个价值非同的事业;沉重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敢有半点闪失,不管付出多少心血、汗水都必须把孩子改变好,无论如何都不能使这一颗颗即将破碎的心灵再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自己和团队的力量太微弱而社会上需要拯救家庭、需要解救的孩子还很多很多。
母亲的儿子,今年18岁,孩子跳车、跳楼、跳窗户、咬舌自尽、用头碰墙、下跪求饶、吃安眠药等等“问题”经常发作,全家人提心吊胆,时时刻刻都得紧紧关注着他,寝食难安。为此,龙龙在2005年10月不得不退学,外婆和家人轮流照看他,每天24个小时,夸张的说,几乎不敢眨眼,但又束手无策。家长曾采取过各种方案对孩子进行治疗。比如音乐疗法、和孩子促膝谈心等,但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后来不得已母亲送孩子到医院检查,被四川某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住院治疗1年多,花费3万多元,但是结果却让人失望之极,孩子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转眼间,孩子不上学已经近两年时间了,这可急坏了母亲。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知道了我们,在力排众议的情况下这个孩子被送到了我们这里,在不打针,不服药的情况下,经过了4个多月的训练,现在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基本恢复了正常。
这样的儿子,这样的母亲,这样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