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让市民建言的民生进步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让市民建言的民生进步意义

李华新

    眼下,济南的很多普通市民都参与到这个“建言献策 共写新篇”活动中,用亲身经历,为济南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建言,探讨济南今后5年的发展之路,热议省会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从10月30日济南日报发起,截止到11月8日,登载活动专题的舜网的访问量突破10万人次,收到电子邮件1500多封,热线电话近2000个,信件466封。活动截止日期是12月10日。(《人民日报》2007/-11/09)

   人民日报日前报道了济南市民建言《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些情况,而且事情的缘起也是因为一位市民对于自己没有住房的期盼。而住有所居,也是一个家庭最起码的条件。因为只有安居才可以乐业。

    据介绍,过去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形成初稿后,在小范围内征求意见,而这次是在起草前就征集意见建议,通过媒体和网络,面向全市人民,没有限制和门槛,议题相当广泛,这在济南还是第一次。

    不过让人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作为政府的公开征集意见来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做法,如果仅是以为有利此举就可以真正做到民生,或是以为只有凡事只有这样做,都有这样的方式来现实民生情怀的话,那么民生的意识是否就被庸俗化,或是使得民生仅仅是一种观念呢?

     让市民对城市的公共事务建言,并且是市民有针对性的建言,这样的做法,是政府的民生观念的一种体现,也是政府对十七大精神的一个具体的落实贯彻的实际行动。而对于到办事处办事那些工作人员的态度,或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便,需要提高机关转变工作作风加以改善,的确是需要市民监督的。

      一句话,民生意识和民生观念,在以往我的政府的一些有效的做法,是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的。现在提到了民生观念,是一种积极的民生态度,而不是冷饭热炒。

     因为起草一份报告对于全面的总结过去来讲,好像的这样描绘的前景和能够做到多少应该是有量化指标的。不然的话,在市民的眼里这样的政府是如此的低能,是没有做多少事情的,那么这样的政府的生存度,就要受到影响。

 很多市民的建议,眼光长远,热切关注城市的管理和建设。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辖区共有泉水733处,正常日喷涌量20万立方米。可惜的是,除了珍珠泉的水流到大明湖外,趵突泉、五龙潭和黑虎泉的泉水主要流到小清河当做污水排放掉。很多市民和有关专家都建议,把建立名泉博物馆、设立泉水文化节、加大泉水资源保护力度等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真正做好泉水大文章。这些是的确有分量的,但是有些问题,用一市之力也是难以解决的。比如,渴望有一套自己满意的住房。因此,作为一个市民来说,只能是要求能够得到改善和有能力进行改善的,对于一些需要靠国家的政策进行的改革,也是应该事实求实的来办理、实现。

    而对于以往市民反映的一些问题,同样也是零星和琐碎的,也是通过诸如是市长电话信箱来反映的,现在用了民生的一个大套子,把民生套进去,自然新意是好的,自然是具有紧跟形式特点的。问题是假如我们的那些通常的做法,本来是已经成为一个工作规律的事情,现在再用民生来进行诠释,那么我们过去做法的民生意义,那不存在了吗?

    或是说,只有如此才可以监督政府,或是提高了参与权、知情权,这实际上多少是有些误解,因为对于一个政府而言,你现在所要面对和处理的最起码的民生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表现在一届一届的政府的承诺中都没有实现,那么也实在是需要对我们既往民生态度进行新的审视。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基本路径。有序政治参与,需要权利的保障。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首次写入报告的“表达权”,特别受到关注。这些权利必须得到切实的保障。

     但是这样的一些权利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再回到一个起点重新开始的。有序政治参与,需要健全制度、丰富形式、拓宽渠道。这话没有错,但是我们切不要以为,用民生的观点来对既往工作做新的重复。而政府的态度只是一种民生的形式外壳,那么真的民生意识就不会真正进入表现的社会民主生活。

    不过笔者以为,在起草报告之前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了解市民需求,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把好事办得更好。如此倾听民声的一种进步,期望能否实现才是最重要的。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