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瑞士信贷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的分析有其独到之处。
港股A股化和A股日本化只是表象,他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国内不太重视的问题,即中国股票供应机制不完善和流通量不足的问题,并认为这可能是较流动性过剩更重要的问题。根据他的估算,国内流通A股只占A股总股本不到25%,而近期上市的一两家超大型国企中,A股的流通发行量则更低。这种情况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时非常相似。
他建议,最直接的方法莫如制订一个最低流通量的要求(例如15%),要求今后新上市的股票必须满足这一水平。对那些已上市的公司则给予三至五年的宽限期来达标。
这可能是个好办法。
港股A股化和A股日本化只是表象,他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国内不太重视的问题,即中国股票供应机制不完善和流通量不足的问题,并认为这可能是较流动性过剩更重要的问题。根据他的估算,国内流通A股只占A股总股本不到25%,而近期上市的一两家超大型国企中,A股的流通发行量则更低。这种情况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时非常相似。
他建议,最直接的方法莫如制订一个最低流通量的要求(例如15%),要求今后新上市的股票必须满足这一水平。对那些已上市的公司则给予三至五年的宽限期来达标。
这可能是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