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 中国传媒帮决策者“减压”?


  中国的决策者当然清楚地知道这种国际压力。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中国领导人近些年来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讲话,就会发现一些微妙但显著的差别,这些差别往往与国际社会压力的强度变化呈同步波动。

  中国政府如今已表态,它并不反对汇率改革。中国当局唯一不肯承诺的是,明确汇率改革的具体时间表。

  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施压,要求中国立即提升人民币汇率。

  从中国传媒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报道,也多少可以感受到这种国际压力。

  中国官方新华社的网站最近专门开设了一个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专题网页,里面有个栏目就是“国际压力”。栏目中的文章详细报道了西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加的压力。

  中国主要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也有这方面的大量报道,例如,该网站周二(4月19日)就转载了本报的题为“美财政部迫于政治压力,拟列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家”的报道。

  然而,不知道中国传媒的编辑是在有意识地为中国决策者“减压”呢,还是在下意识地为中国读者“解忧”,他们往往较多地选择刊登那些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学者的意见,例如,人们经常可以在“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站上看到这样的标题:“哈佛教授:美国不应视人民币升值为灵丹妙药”、“斯蒂格利茨和蒙代尔强调:人民币不应升值”……

  大概有不少读者看了这些标题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国际舆论中反对人民币升值的观点是主流。

  但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国际上固然有许多反对美国过分施压的言论,但呼吁中国重估人民币汇率的人也不少。

  更为重要的是,在西方,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主要来自民间的学术圈或新闻界,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主要来自官方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机构,而且这种呼声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