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意工业化


人类的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一次新的伟大革命似乎要出现了——创意经济革命。从1985年起,全球发达国家的创意经济开始出现端倪。20年以来,全球创意经济正在逐步兴起,并实现了核子爆炸一般的飞速增长,如今已经达到每年6万亿美元的巨大规模。21世纪的经济属于创意经济,人类社会的第四次浪潮——创意经济浪潮开始了。

创意经济浪潮来袭,对于中国企业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原始资本的积累几乎可以浓缩到几个小时,企业规模不再是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创意经济时代,创意就是王道。富有东方智慧的中国企业似乎天然的会成为创意经济时代的宠儿,因为中国从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国度。

 

为什么要提出“创意工业化”

    中国的创新意识在不断增加,但是创新机制似乎裹足不前。在急切需要创意的各个行业,创意越来越少,人们都在责问那些创意人员为什么江郎才尽。但是,没有人对产生创意的机制和方法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解决中国创意问题的较好办法就是革新创意产生的机制和模式。因此,作者提出“创意工业化”概念,旨在探讨创意模式,以期能够从手工作坊模式过渡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走出创意经济的一条成功大道。

 

创意工业化的概念

所谓创意工业化,即创意产生过程的规模化、程序化,如同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一样。创意工业化主要包括两个指标:规模、成本。现有的创意经济模式,相对于创意工业化只能算手工作坊。一个创意大师一天只能想出一条创意,但是在创意工业化的生产流水线上,一次可以“生产”成千上万的“产品”,其规模巨大。在成本问题上,现有的创意模式成本很高,一个优秀的创意大师需要不凡的智商和丰富的阅历,但是由于其产量低下,因此单个产品成本很高。在创意工业化的流水线上的“工人”,无需高智商和多年经验,只要普通大学生即可完成,同时产量是一个创意大师的数百倍,单个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

 

创意工业化的必要性

第一,中国企业极度缺乏创意。在经济竞争中,创意竞争是竞争的本质。任何企业之间的商品开发竞争和商品营销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意的较量——谁更有创意,或者说谁的创意更契合市场需求,谁就是胜利者。很不幸,在中国这个过渡竞争的市场上,创意是许多企业的短板。众多的企业拥堵在某一个狭小的领域疯狂地模仿和复制竞争对手的产品,只有极少数能够企业能够用创意脱颖而出。

中国企业极度缺乏创意的境遇是短时间难以改变的。毕竟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上中国企业都还有诸多台阶需要跨越,因此中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起步缓慢曾经令他们对于创意无暇顾及。

    第二,中国创意产业极度不发达。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从业人员数量少、从业人员水平低下。笔者以为,中国并不缺乏创意元素,缺乏的是“写剧本”的人。我们的近邻日本,是一个创意经济极度发达的国家。在日本企业的总体员工中,创意经济相关人员高达39%。中国创意产业不发达的直接导致了中国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模仿曾经是中国企业的杀手锏,但是如今却成为中国企业的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创意主导利润的创意经济时代,中国企业的微薄创新能力已经被抛弃到世界经济舞场的边缘地带。

 

创意工业化的基本运作流程   

一次成功的创意工业化通常具备了五个过程:立意、分解、糅合、筛选、成型。在工业化的要求下,为了一次产生海量的创意,每个创意被分解成无数个简单元素,然后这些元素通过简单的机械糅合、复杂的动态糅合,在添加上相应的创意原料,从而对一个简单而粗糙的创意进行成百上千次的创意撞击和元素糅合,从而产生出有意义的创意设计。

立意过程:即创意的目的。每个创意都是为某一目的服务,这个目的必须是实际的、精确的、可执行的。

分解过程:即把一个精确可操作的立意通过各种方法分解成足够小的组合元素,每一个元素有机相加又可以重新还原立意。

糅合过程:将分解过程产生的无数个基本元素通过机械、有机、无序等方式进行整合,产生出海量的创意粗胚,创意粗胚可以加工成一个创意。

筛选过程:对于海量的创意粗胚,需要淘汰大量的废品、次品,保留具有实际价值的合格创意。

成型过程:通过筛选过程保留下来的合格创意粗胚,经过修改和优化,最终成为合格产品。

 

创意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对于创意工业化,具有惯性思维的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在人类历史上,创意来自于人类的思维活动,似乎与工业化相去甚远。笔者提出的创意工业化,只是借用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把创意思维活动进行工业化分解,从而提高创意产量的一种运作模式。事实上,创意工业化的概念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创意。

创意工业化的发展必定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概念的提出和小规模的试验,再到大规模的应用,也许只需要数年的时间,但是也许需要数百年的等待。

创意工业化必然最先从创意经济最繁荣的前线——文化创意开始,文化创意的领域包含动漫业、设计业、策划业等。事实上,创意工业化适合与人类文明的所有领域。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当中国最富有活力的个人工作室采用工业化模式“生产”创意并取得成果后,创意工业化将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创意大国获得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