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配额,我们应该怎么看?


  2005年的中欧“胸衣战”不少人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欧盟取消纺织品配额制度,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至欧盟,甚至积压滞留在对方海关,引起欧盟对中国启动“纺织品特保”调查。这一场“胸衣战”的结果,导致为期两年的中欧纺织品协议签订。现在,这个协议即将到期。明年1月1日起,我国8类纺织品出口欧盟解除数量限制。

  近日,受欧盟增加纺织品配额的影响,国内输欧纺织品配额价格急剧下降,个别类别降幅高达70%,平均跌幅为50%。这也牵连了输美类配额价格,后者跌幅约20%。

  近期,对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来说无疑是热闹的:中国最大进出口展会广交会举行;中欧就建立纺织品双重监控体系达成共识,输欧纺品门槛确定;10月18日,欧盟增加各配额类别2%~7%的数量。受一系列变化的影响,输欧纺织品配额价格出现动荡、回落,特别是在欧盟增发配额数量的消息传来后,更是一度造成输欧类纺织品配额价格“惨烈下跌”。

  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企业原以为可以放心大胆地出口了,没想到欧盟和美国又对中国纺织品进行限制。这种限制无疑违背了WTO自由贸易的原则,但人家的政府要采取这种做法,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而且,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冲突的加剧,这种风险也在加大。其实不仅纺织业有汇率和政策变动引起的风险,而且所有行业都面临着不同的风险。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

  中国现有10类纺织品出口欧盟要受到双边数量管理,企业必须凭上年出口业绩向我国商务部门申领出口许可证。根据《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规定,这种数量限制将于今年年底结束,建立双边监控体系,将其中的8个类别纳入监控体系。中国政府将施行为期一年的出口许可,并实行企业经营资质准入,但不设数量限制。

  热门类别纺织品,如4类(针织衬衫、T恤衫、轻质圆领衫),5类(毛衫、针织夹克、针织防风上衣),6类(男女梭织长裤),7类(女梭织衬衫),20类(梭织床单)及26类(连衣裙)等均出现配额大幅下跌之势,平均跌幅达为50%,其中5类的配额价格跌幅接近70%。

  配额大幅降价令此前高额购买配额的企业遭受一定损失。由于增发配额只能本年度使用,同时,2008年输欧纺织品已经不再受配额限制,在这种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配额已经不具备更多意义。

  经过两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纺织品出口增幅已出现回落的迹象。与2006年相比,今年回落的幅度在3%至5%之间,纺织服装在出口中、在贸易顺差中所占的比重都在下降。预计今年可能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一个“拐点”,从过去每年出口增幅在20%以上,今后将维持在10%至15%的增长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