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名词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了,这个词就是“爱国贼”。很多朋友可能很有疑问:只听说过卖国贼,爱国怎么也会成为“贼”呢?
其实,“爱国贼”一词并非最近才编造出来。早在1922年出版的《戏剧》杂志第二卷第一号中,就刊登了一篇名为《爱国贼》的独幕剧本,作者陈大悲在《爱国贼》中描写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贼。他溜进一个大买办藏娇的金屋,行偷窃之事后,还振振有词地教训大买办:“你们这一班卖国的王八旦也配称‘贼’吗?你们只配称‘老爷’!称‘大人’!你们卖了国,还配称‘贼’?我们当贼的,不能卖国!国卖给外国人,我们到那儿偷去?”一个行龌龊之事的梁上君子,居然还公然宣称自己是爱国主义者,于是被作者戏谑地称之为“爱国贼”。
前些日子,看到黄健翔先生在凤凰卫视主持的一档节目《天天运动会》,在讨论体育场的“爱国贼”问题。看后很有感触,不免想了许多。
近些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有了很大的长进,体育市场也红火得很。于是,体育界的一些人便不失时机地祭出了爱国主义的大旗,把普通的体育竞技比赛标榜成为爱国主义的义举。在这种背景下,黄健翔在自己的节目中借用“爱国贼”一词,来讨论目前体育界把“爱国主义”庸俗化的实情,无疑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黄健翔在节目的一开始就点破主题,呼吁大家“不要做运动场上的爱国贼”。那么,谁是运动场上的爱国贼呢?黄健翔在节目里着重描述了在世界杯女足比赛中中国队对挪威队的那场比赛。这是关乎中国队能否进入四强的决定性的比赛。于是就出现了在中国队0:1落后的下半场,只要挪威队一拿球,立刻引来的就是满场的“嘘”声。而让“爱国主义”更淋漓尽致显现的是:在9月17日日本队对德国队的比赛中,日本队只要一拿球,也是全场嘘声一片。而“嘘”日本队的理由居然是“明天是九一八”。于是,黄健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当期的话题:不要做运动场上的爱国贼。
毫无疑问,就体育的目的来讲,从奥林匹克的精神来看,体育就是强身健体,比赛就是显现个体的极限能力。所以参与是体育运动的第一追求,而比赛的胜负则在其次。因此,在体育比赛中不应该掺杂任何政治的、种族的乃至国家的情绪。人为地给体育比赛披上爱国主义的大红袍,既不是奥运思想的体现,更与爱国主义大相径庭。鲁迅先生说“打着爱国主义的幌子,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以做爱国秀的家伙”就叫爱国贼。所以,把这些在体育赛场上空喊“爱国”的家伙们称之为“爱国贼”似乎并无不妥。
但是,既然被称为“贼”,他必然是要偷东西的。爱国贼更是要通过“爱国”的表演来取得利益的。拉爱国主义大旗,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只不过是“爱国贼”们借用的工具。而攫取各种私利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观众,不论是“嘘”挪威队,还是“嘘”日本队;不论是在雅典奥运会男子200米比赛前起哄的希腊观众,还是给何智丽扣上“汉奸”帽子的中国球迷,他们既没有“偷窃”的动机,也不可能从中取得个人的私利。所以,我认为,把他们称之为“贼”,有些名不副实。
观众情绪如何宣泄是文明程度的一种表现,即使是英国的足球流氓,他们也不能被称为“贼”,把比赛场边起哄的观众称为“贼”就更不合适了。其实,这些带有过多民族情绪的观众,不过是受到那些真正“爱国贼”的蛊惑,而为他们摇旗呐喊而已。那些在镜头前、媒体上,张口就是“爱国”,闭口更谈“精神”,里里外外都要透着代表国家、代表民族,在“为国争光”牌子前面表演、赚钱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贼。
爱国贼不仅是要表演爱国秀的,他们更重要的目的是获得利益。所以,对于爱国贼们来说,“爱国”仅仅他们的谋生之道。至于爱国贼是否真的“爱国”,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爱国贼是一定要争“爱国”这顶高帽子的,因为只有戴上这顶高帽子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于是,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去渲染这顶帽子,在表明自己“爱国”的真诚的同时,也让观众们确信:支持我就是爱国。
这才是不折不扣的爱国贼!
其实,“爱国贼”一词并非最近才编造出来。早在1922年出版的《戏剧》杂志第二卷第一号中,就刊登了一篇名为《爱国贼》的独幕剧本,作者陈大悲在《爱国贼》中描写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贼。他溜进一个大买办藏娇的金屋,行偷窃之事后,还振振有词地教训大买办:“你们这一班卖国的王八旦也配称‘贼’吗?你们只配称‘老爷’!称‘大人’!你们卖了国,还配称‘贼’?我们当贼的,不能卖国!国卖给外国人,我们到那儿偷去?”一个行龌龊之事的梁上君子,居然还公然宣称自己是爱国主义者,于是被作者戏谑地称之为“爱国贼”。
前些日子,看到黄健翔先生在凤凰卫视主持的一档节目《天天运动会》,在讨论体育场的“爱国贼”问题。看后很有感触,不免想了许多。
近些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有了很大的长进,体育市场也红火得很。于是,体育界的一些人便不失时机地祭出了爱国主义的大旗,把普通的体育竞技比赛标榜成为爱国主义的义举。在这种背景下,黄健翔在自己的节目中借用“爱国贼”一词,来讨论目前体育界把“爱国主义”庸俗化的实情,无疑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黄健翔在节目的一开始就点破主题,呼吁大家“不要做运动场上的爱国贼”。那么,谁是运动场上的爱国贼呢?黄健翔在节目里着重描述了在世界杯女足比赛中中国队对挪威队的那场比赛。这是关乎中国队能否进入四强的决定性的比赛。于是就出现了在中国队0:1落后的下半场,只要挪威队一拿球,立刻引来的就是满场的“嘘”声。而让“爱国主义”更淋漓尽致显现的是:在9月17日日本队对德国队的比赛中,日本队只要一拿球,也是全场嘘声一片。而“嘘”日本队的理由居然是“明天是九一八”。于是,黄健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当期的话题:不要做运动场上的爱国贼。
毫无疑问,就体育的目的来讲,从奥林匹克的精神来看,体育就是强身健体,比赛就是显现个体的极限能力。所以参与是体育运动的第一追求,而比赛的胜负则在其次。因此,在体育比赛中不应该掺杂任何政治的、种族的乃至国家的情绪。人为地给体育比赛披上爱国主义的大红袍,既不是奥运思想的体现,更与爱国主义大相径庭。鲁迅先生说“打着爱国主义的幌子,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以做爱国秀的家伙”就叫爱国贼。所以,把这些在体育赛场上空喊“爱国”的家伙们称之为“爱国贼”似乎并无不妥。
但是,既然被称为“贼”,他必然是要偷东西的。爱国贼更是要通过“爱国”的表演来取得利益的。拉爱国主义大旗,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只不过是“爱国贼”们借用的工具。而攫取各种私利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观众,不论是“嘘”挪威队,还是“嘘”日本队;不论是在雅典奥运会男子200米比赛前起哄的希腊观众,还是给何智丽扣上“汉奸”帽子的中国球迷,他们既没有“偷窃”的动机,也不可能从中取得个人的私利。所以,我认为,把他们称之为“贼”,有些名不副实。
观众情绪如何宣泄是文明程度的一种表现,即使是英国的足球流氓,他们也不能被称为“贼”,把比赛场边起哄的观众称为“贼”就更不合适了。其实,这些带有过多民族情绪的观众,不过是受到那些真正“爱国贼”的蛊惑,而为他们摇旗呐喊而已。那些在镜头前、媒体上,张口就是“爱国”,闭口更谈“精神”,里里外外都要透着代表国家、代表民族,在“为国争光”牌子前面表演、赚钱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贼。
爱国贼不仅是要表演爱国秀的,他们更重要的目的是获得利益。所以,对于爱国贼们来说,“爱国”仅仅他们的谋生之道。至于爱国贼是否真的“爱国”,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爱国贼是一定要争“爱国”这顶高帽子的,因为只有戴上这顶高帽子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于是,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去渲染这顶帽子,在表明自己“爱国”的真诚的同时,也让观众们确信:支持我就是爱国。
这才是不折不扣的爱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