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虚物质的局限性


感知虚物质的局限性

在宏观世界中,虚、实物质不能单独存在,而在微观世界里虚物质可以存在真空里。这是我们人类现在难以进入并感知不到的世界。真空不包括任何有质量的物质,而应包括没有质量的能量、虚物质、事件、时间、规律、作用等。所以现代物理学认为真空并非“空无”,而是一种介质。我想真空相对空气来说,那是比空气物质轻得多的“轻子”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未装满开水的热水瓶有爆卜声,那是瓶中冷空气变成热气;而当瓶中装满水,则比重大于空气的水、汽会将其中的空气挤出。反过来,抽掉空气后的真空肯定是轻子的世界。正如李政道所认为,真空挤压轻子气泡使物质的另一半失踪或产生宇称破缺,因为真空密度不小于轻子气泡密度,且无处不在而遍布于实物质的时空中。或许存在于载体(即物体)真空T9中的神奇量子控制着消费体系的实现方向,如以人性为主体、以事件为范畴的虚物质就应在有机载体如人体里的真空中发生着这种效应。

在人的生存环境条件下,宇宙中的物质形态最为丰富,结构布阵更为复杂。另一方面人的感知能力极为有限且呈渐进式扩展,如人类感觉到地球是椭圆的这一简单事实却经历了数百万年,而感知到了才二千多年。由于绝大多数物质以暗物质形式存在,所以人类能够感知得到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更为有限,如可见光波就是个很窄的范围。我们人类虽能感知、思维,但能生存活动的条件只有几个大气压和-60OC60OC等。在这么苛刻的条件中生活着思考着的人,怎么可能一下子感知到存在于宇观或微观[其中的压力、温度数量级为±A×10±nA为常数,0n<∞)]里并作高速运动的物质存在形式或状态呢?虚物质同实物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虚物质是物质在非常环境下的存在形式或实物质是物质在特定范围内的状态。同夸克一样,虚物质不是我们在常温常压等条件下能够感知得到的,除非进行特定条件下的科学实验。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在时空中的活动能力不断扩张强大,人们可感知物质存在形式的范畴越来越大,认识虚物质已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