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方永刚的“一腔热血写忠诚”


   “你的名字叫忠诚,你是国旗上的神圣,你是党旗上的鲜红,你是军旗上的誓言……”14日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排练的大型情景歌舞报告剧《忠诚》,首演于海军大礼堂,获得观众一致好评。(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

    报道称,这是“党的旗帜高高飘扬——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大型系列演唱会”的最后一场演出。全剧以忠诚党的创新理论模范教员方永刚为原型,以方永刚“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事迹为创作元素,采用情景再现、歌舞、讲述、诗朗诵等几种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展示方永刚的动人事迹,以及其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世界。笔者虽然没能观看到这场演出,但通过记者的报道,大有身临其境之感,更为方永刚的“一腔热血写忠诚”所感动。

    “一腔热血写忠诚”,可以说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应具有的基本品质。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了这种“忠诚”,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战场上冲锋在前,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了这种“忠诚”,广大党员时刻把党的利益和党的事业放在心上,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努力,忘我工作,“在岗一分钟,奋斗六十秒”。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有这种“一腔热血写忠诚”精神。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110页)共产主义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私人感情,也不是专靠闭门修炼可以确立起来的,它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的。只有在思想上理论上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认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是值得为之献身的崇高事业,才能在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在现阶段,这样的忠诚集中体现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脚踏实地、忠心耿耿地工作。方永刚就是这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政策使像方永刚这样的农村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从而改变了其人生轨迹,这是他对党感恩,与党的理论“结缘”的起步。而随后整个中华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使他从大学时代起就开始思考党的理论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关系。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发生的巨变与中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实践所形成的巨大反差,更使他感受到党的理论的魅力所在。他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时刻关心党的理论,可以说,他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他这种激情的深处,是一脉相承的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之“磁力”。他是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的楷模,是新形势下对党和人民“一腔热血写忠诚”的杰出代表。

    方永刚“一腔热血写忠诚”的精神启发我们: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是否忠诚,检验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他为党和人民做了多少有益的工作。因此,我们都必要经常用“一腔热血写忠诚”的标尺来衡量和检验自己,问一问是否真正向党交了心,查一查是否向党说尽了心里话,看一看究竟党和人民做了那些有益的工作。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这样做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能进一步得到提高,执政基础就能更巩固,就能更好地承担起富民强国的历史重任。

    新闻链接一腔热血写忠诚--大型情景歌舞报告剧《忠诚》在京成功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