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合办打造“真诚合作”机关品牌
推动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 王民官
市经合办是负责全市国内招商、对口支援、经济协作和西部开发等项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几年来,市经合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国内招商机制,强化投资环境建设,突破对口帮扶模式,引导企业参与西部开发,注重深化机关内部建设,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经济合作,全力打造“真诚合作”机关品牌,使全市国内经济合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真诚合作”已成为市经合办机关文化理念的核心,在指导思想上,办党组提出“抓队伍、夯基础、上水平、争一流”的工作方针,坚持不懈抓落实;在功能定位上,把“真诚合作”作为全市国内招商的信息窗、对口支援的连心桥、经济合作的联接点、西部开发的大舞台;在发展方向上,力争国内招商上水平、对口支援上台阶、经济合作上层次、西部开发结硕果、机关工作争第一;在奋斗目标上,建一流队伍、树一流作风、上一流水平、创一流业绩。
为创建和落实“真诚合作”机关品牌,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将这一品牌向机关职能和实际工作中延伸和扩展。如在对口支援中,创建了“真情送温暖,合作促双赢”的品牌,积极推进西藏日喀则市行政中心等项目建设,根据“新援藏十年”希望小学建设计划,对25所小学(教学点)进行合并新建和改扩建;积极推进对口支援贵州省开发式扶贫村建设,从2002年起,每年在安顺市、铜仁地区各建设12个“开发式扶贫村”,现在已建设100多个开发式扶贫村。安排对重点产业、解困救急、劳动力培训和市场资源开发等对口帮扶项目;在三峡库区实施“三峡移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安排扶持发展特色产业项目、促进移民增收、改善库区移民生活条件等社会公益项目,组织“中小企业发展”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我办在积极协调各区市加快对口帮扶曹县(青岛)工业园包片开发、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帮助已落户企业排忧解难,推进工业园内已投产项目尽早发挥效益。2004年,市经合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集体”称号。
在国内招商中倡导“海纳百川”的招商意识,充分发挥市经合办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为各市区提供招商信息,有针对性地协调、配合、指导各市区组织招商促进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民营企业及“中中外”项目来我市投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我市累计引进国内投资项目7740个,吸引资金达到1048亿元,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70亿元。今年以来,我市利用内资呈稳步上升势头。1至8月份全市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648个,实际到位资金252亿元,同比增长6.1%。随着一大批符合我市产业布局和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循环经济、品牌经济产业集群重点配套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引进,对于解决我市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把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环渤海区域间合作,作为国内经济合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我市与西部地区企业间的经济合作异常活跃,环渤海地区合作交流日趋紧密。2002年以来我市与西部地区合作项目协议资金额约48.6亿元,实际投入资金达20.7亿元。上半年,我市与西部省市签订合作协议15个,投资额达23亿元。我们注重把开展区域经济交流与招商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积极做好会展、接待、联络和组织协调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寻找外地来青投资洽谈的商机。
为进一步改善来青投资企业的发展环境,办领导经常深入外地驻青企业调研,登门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征求外来投资者的意见建议。为促进全市税源经济建设,积极引导有投资意向的外地驻青机构转为法人实体。上半年先后引导北京移数通讯有限公司等九个单位,注册了公司或青岛分公司,成立了独立的纳税实体;推荐26家外地投资企业享受到了2007年全市大企业直通车服务;邀请山东六和集团等六个企业的代表列席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调动了外地投资企业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加强与外地驻青机构和投资企业沟通交流机制,进一步畅通了外来投资者求助、投诉受理渠道,市经合办被市经济发展投诉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经济发展投诉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在机关作风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精、求质、求新、求高”;在团队精神建设方面,坚持“雷厉风行、办事高效、运转协调、和谐融合、相互促进、精诚团结、爱岗敬业、团结拚搏、追求卓越”的原则;在开展对外宣传方面,去年以来,我们与《青岛日报》、《招商周刊》联合开办“真诚合作”品牌宣传,及时宣传和报道我市外地投资企业情况,扩大了市经合办的知名度;在机关党建方面,提出“加强学习、追求卓越、求真务实、争优创先”的标准,围绕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开展各项活动,形成了符合机关自身特点和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文化理念。2006年,“真诚合作”品牌成为我市首批评选的“机关名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