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缺少报道突发事件的专业人才


    面对突发的事件,我们的媒体多是千篇一律的报道,观众得到的信息都差不多,感觉更像是常规报道,大家都在不断的重复——相同的事件经过、相同的事件背景、相似的媒体观点。很难有深入的挖掘,全面的剖析,清晰的条理。我们一直在说要把突发事件(尤其是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做大做深,但口号多于行动,究其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政治阻力——很多突发事件如果报道得太详实则会带来负面效应,敏感话题更是会影响政府形象;有人说是因为媒体的实力不够——人力、物力、财力,的确是把报道做大做深的前提,这让我想起了很多政治味道浓郁的大型报道(最近入世5周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些报道做的都很不错,但为什么一到“某某矿难”“某某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时就简单许多潦草许多了呢?
 
    我们培养新闻专业人才,不但要注重素质的全面性,更要注重专业化的细分,像《焦点访谈》这样的节目,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完全可以做成系列报道,而实际情况只是蜻蜓点水般的一期节目,最多也就是了解事件的表象,就再无后话了。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央台的实力和所面对的政治阻力都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人才,专业的人才,富有经验的人才,挖掘能力强的人才,这才是未来新闻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事新闻报道的编辑记者们,应当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准确的定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新闻太没个性,就算是不断的变换风格,一年一改版,两年一换人,也不能长久的留住受众,毕竟,人们面对换汤不换药的节目迟早是会生厌的。
 
    我觉得建设突发事件报道团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