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img]http://album.sina.com.cn/pic/48800978020009ni[/img][/align]
近十年来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网络产业的兴起。它对商业模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它创造了IPO的奇迹,创造了致富的奇迹,成为全世界瞩目的重要方面。有人说中国只有制造而没有创造,说中国创造非常不理想。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不但有“中国制造”,我们更有“中国创造”。作为最有创造性的互联网行业,中国互联网公司有很突出的表现,取得的成功全球瞩目。中国的网络不恐洋。
互联网发展至今,大体上先后依次经历了三个方面的发展:第一是以雅虎、AOL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的发展;第二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为首的是eBay及Amazon(亚马逊),以B2C和C2C为主;第三,以Google为代表搜索引擎技术,在互联网的新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这三个重要方面的发展,互联网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发展,例如在线游戏、无线增值服务等。在这些重要的发展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首先,在门户领域里,新浪、搜狐、网易和TOM四大门户网站,已经连续四、五年在其市场份额、客户量、影响力及赢利等方面,在中国市场上全面超过了世界门户网站巨头雅虎。甚至,中国门户领域的后来者QQ,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将雅虎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而且,QQ的即时通讯系统在中国的用户大大超过了MSN。人们一用便可以知道,QQ的界面比MSN更适合中国人。雅虎作为门户网站,它在全世界的成功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中国,它在门户网站中只能排到第六名,至今还延续着巨大亏损的状态。
其次,在电子商务的B2C方面,美国的亚马逊公司通过收购入主卓越这个中国B2C网站,而当时与当当不相上下的卓越,现在其市场份额却大幅度落后于当当。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2006年第二季度排名中,当当网的市场份额为26.87%,而卓越网仅为10.71%。7月初,当当又成功融资2700万美元,充分显示了它的品牌号召力,显然投资者对它有信心。同时,酒店机票预订网站携程,也超过了同业对手──被美国旅游网站IAC收购的eLong,
第三,在现在互联网技术最关键的搜索引擎领域,百度以它的赢利、用户量不断增加以及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至今仍保持着与Google之间的距离,Google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未来成效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这些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美国公司,它们市场份额很小,服务品质与中国企业有差别,特别是,这些公司在中国很少有赢利的。当然,在某些方面,例如,有的公司在与eBay的竞争通过大量赔钱的方式来取得市场份额,这样的竞争成败与否,尚未见分晓。
有人说,互联网下一把火是在B2B。在中国的B2B市场,慧聪公司现在已经拥有几百万的注册用户,它的B2B运营模式历经反复探索,已经具有自己的特色,推动着B2B的发展。相比之下,国外的B2B市场上,兴办B2B市场之潮已经小消退,B2B公司多以提供解决方案为生,在中国市场的动作就更少了。
再有,在网络游戏市场,已是中国网络游戏三巨头网易、盛大和九城三分天下,盛大还收购了网络游戏大国韩国的公司。
所以可以说,中国公司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获得了全面的成功。
现在,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垄断企业,一提到要“开放”,就唱起“这样会失掉民族工业”的调子,中国会如何如何的可怕图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形成对照的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恐洋不惧洋,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什么会是这样?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中国互联网公司在一开始就采取的是国际通行的技术标准,而不是另外设立一套标准。用国际通行的互联网标准,网络设备以及技术,兼容性也很高,这样,在国际通行的标准平台上嫁接自己的运营方式。它们走的是国际通行的技术模式之路。
第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融通了国际资本市场。上述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在创立时往往依靠来自国外的风险投资,其中许多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它们在国际市场的融资能力很强,而通过在国际市场上融资,它们的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是空前的。新浪、搜狐、网易、携程,盛大、百度等公司,都在NASDAQ创造着中国网络股的新高。
第三,这些互联网公司在激励机制上全面与国际互联网公司对接。国际上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风险投资进行融资,而在股权结构中,这些风险投资却都只占一小部分,即“知识占大头,资本占小头”的方式。看看百度、Google、亚马逊等公司,它们的创业者都没有向公司注入很多资金,但其股权结构中,投资者只占到三成,创业者占到七成左右。待上市后,这些公司都创造了大批百万富翁。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能够与外国公司竞争,它们这种知识经济的价值体系起着很大作用。不管是网易、搜狐、新浪,或百度、盛大、QQ等,都在上市时创造了一批百万富翁,即使是在香港上市而至今市值不高的慧聪,也在一夜之间创造了126个百万富翁。这种制度上的对接,使得中国互联网公司可以跟强大的欧美互联网公司竞争。
可以说,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奠定了中国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必要条件。当然这还不是它们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当我们的技术、资本市场和企业的激励机制与国外公司近似的时候,我们人民的聪明和勤劳和中国经济的整个腾飞,对互联网产生出大量需求,这一特性,我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全面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
不久前我在《中国管理十年》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的管理界这几年更多的是鹦鹉学舌,缺乏对自己实践的具体总结。人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对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批评,没有见到哪个重要部门或经济学家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进行深入的研究。人们听到的,很多的是郎咸平说香港何黄等四大天王的模式比德隆的好,这样的分析很受人欢迎,但很少有人从相反的角度质疑,既然企业管理是欧美的模式好、香港的模式好,为什么在过去20年,它们的经济平均增长只有2~3%,而中国,作为企业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被批评得几乎一钱不值的国家,为什么能在经济上取得10%以上的增长。其实,中国的企业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它们的奇迹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也包括,它们在管理上创造了更适合第三世界的发展的模式。
我们应该从中国网络企业不惧洋、中国网络企业全面成功的广泛案例中,去寻找中国企业管理的成功模式和未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