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AP:世界用镜头观察“一棵桃树”
今天,有摄影界“世界杯”美誉的第28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代表大会(FIAP)在成都开幕。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主席埃米勒(Emile)2日下午抵达成都时对媒体说“在欧洲,成都这个名字并不是人尽皆知。而通过举办摄影展,数十个国家的优秀摄影师聚会于此,他们会把手中的镜头对准这个城市,这些照片也将参加世界各地的各种摄影展。我相信,成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会越来越高!”(9月3日成都商报)。
FIAP主席的这番话让笔者想起了十多年前当时的中国足球主教练施拉普纳首次到成都时记者对他的采访。这位当年炙手可热的德国籍教练,得知成都市成为世界杯亚洲预选赛赛区之一时一片茫然。他说“我问翻译,成都在哪里,翻译在中国地图上指出了成都的位置,我一看,成都被大山包围着,心想,怎么选那么个山沟小镇打比赛。一下飞机,我吓了一跳,怎么在这山沟里还藏着怎么个大城市”。
城市的知名度对城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成都市也一直为扩大知名度而努力着。这些都无可厚非。从施拉普纳到埃米勒,十多年过去了,成都从一个“被大山包围着的山沟小镇”变成虽在欧洲还“并不是人尽皆知”,但还是承办了许多国际性会展的大城市,进步毕竟有目共睹且难能可贵。
让世界用镜头观察成都,正是两年前成都申办本次摄影界“世界杯”的初衷。今天,摄影界的“世界杯”终于开幕,我们也得以让世界用镜头以其独特的视觉观察成都了。
结合眼下成都市正在进行的“创佳”活动——在成都商报表达的主题是“让世界阅读成都”,笔者不禁产生一些联想。
“观察”、“阅读”后就要思考,思考的结果需要从阅读和观察的内容产生。当然,观察阅读的对象不同,思考的结果也就不同。比如面对同样“一棵桃树”,果农、诗人、植物学家、土壤学家等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阅读,也会得出不同的思考结果,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如果他们共同观察、阅读的不只是“一棵桃树”,而是“无数棵桃树”,结果会怎么样?显而易见的是不论他们身份是什么,也不论他们观察阅读了多少棵桃树,他们只能够记住最有特色、最令他们感兴趣的“某一棵或者某一类桃树”,任何同质化的普通桃树都会沉没在“观察”“阅读”者记忆的脑海里。这种现象,是城市“同质化陷阱”的结果。
城市,是社会的根脉,是时代的灵魂。城市“同质化陷阱”近来常被诟病,但往往止于外观雷同,其实还内容方面的“同质化陷阱”。外观上缺少鲜明个性的城市,如失去血色一样,了无生机,感觉是那么的苍白。内容缺少特色的城市也只能给观察阅读者的大脑留下空白。所以,作为一个想要让世界的大脑留下记忆的城市,仅仅让人来观察、来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提供什么样的内容供人观察和阅读。“一棵桃树”如果本身有病害,就可能给观察阅读者带来视觉污染的“丑陋特色”,即使无病害,还要关注这棵桃树提供观察、阅读的内容是否足以给观察、阅读者带来特色或兴趣,进而形成思考的依据,否则,同样会陷入“同质化陷阱”。
避免外观“同质化陷阱”需要有懂得“凝固美学”的建筑家,而避免内容“同质化陷阱”需要整体文化底蕴和文明参与。虽然,就特色而言,有时候不在数量多寡。比如,四川什么全球最有名?邓小平、Panda(大熊猫)和Food(美食)。但是,文化底蕴和文明参与却可以保证这样的特色是“美的特色”,能够给观察阅读者带来美的感受和愉悦的思考,能够给城市添加“美誉度”。否则,就可能是“丑陋的特色”,而与“同质化陷阱”一样,都是城市形象的“死穴”。
中国目前已有城市六百六十八个,今后十五年内,可望增至千座以上,世界的城市数量已经数千之多。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数量犹如桃树林里“无数棵桃树”,成都市就是其中的“一棵桃树”。如果说,已经半年的“创佳”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阅读“一棵桃树”,那么今天开幕的“FIAP”是为了让世界用镜头观察“一棵桃树”。我们现在和今后提供什么样的观察和阅读内容,在努力建设、发展、推广城市的同时,除了要尽量避免“同质化陷阱”外还要尽快亮出自己的特色来。尽量保留这个城市原有的文化气息、风格底蕴,打出自身品牌,要彰显自身魅力,亮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绝活”、“异域风俗”等等。让成都成为绚丽多姿、印象深刻的“一棵桃树”,是值得我们每个成都市民思考、期待和努力的。
如此,我们的城市必将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新闻连接:http://www.cdsb.com/2006/20060903/news/detail_20060903_49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