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微妙的鼓噪


 

当股市磨磨蹭蹭、哼哼哧哧地顽强运行到1616点的时候,与不久以前的牛声一片不同,各种对股市后事的判断和预测,象小鸟鼓噪一样地此起彼伏地响起。刚刚说过国家加息“绝无可能”的老师,在央行宣布加息之后,转向到对国家管理层的意图猜测之中;出了货的机构或者有自己计划的机构,提出50%幅度的调整预言;而以惟恐天下股市清闲见长的市场专家们,又继续重复他们牛市或者指数不重要,差价才重要等论断。市场的关注者和参与者,正和当前的市场一样,陷入到微妙的鼓噪之中。

 

大凡鼓噪,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自己做也鼓噪别人做的,比如前期的火暴市和再前一点奔向推倒过程中的寒冷市;二是自己不做,鼓噪别人做的,比如擅长纸上谈兵的许多管理精英和“知识分子”;三是为了自己做,而鼓噪别人做的。这第三种最有意思,一般到了这种境界和程度,市场都会伴随以微妙的表现。

 

有专家建议说,多方应该在1600一线继续发力,“逼迫而不给空方机会”。这多和空呢,应该算是一个泊来概念。而中国股市的多和空,好象与国际上一般通用的意思,略有不同。许多专家都知道,鼓噪的专家也知道,但许多参与市场游戏的人,并不一定知道。中国股市的空,不过是手中目前暂时没有股票而已,仅此而已,我没有股票,你就能逼迫我了?我就为此亏损了不成?不做你这牛不牛和熊不熊的市场行不行?至于马上开始的融资融券试点,据说可以部分改变这种“多空”现状,也算是机制建设中的一个进步,但如何使用这样的工具,也要看市场的大的环境才行。如果,各种扑朔迷离的形势,迫使你陷入到“猜猜猜”的轨道中,迫使你要象赌博一样,在今天公司正式说“本公司尚未有股改计划”,而明天就突然停牌实施股改之中进行选择和决策,那与其如此,还不如就看、看、看,摇、摇、摇,空、空、空,以免被双重劫杀。等到自己有精神了,不用费牛劲对猪市猜猜猜了,再来冲冲冲也不迟。鼓励逼空的专家们,完全可以不顾下档是否有足够的接盘,把自己的股票都高挂在涨停板上,反正也没有多少交易量,好看就行。但仔细想想还是不行,所谓的逼空,逼不好,到弄乱了自己的阵营:在单边机制的市场里,多和空都是在自己的队伍里产生。

 

理解了这些,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各路实力大家,自己把持的股票,到了一定的价格位置上,就再也无力上行。自然也就明白,为什么整体市场陷入到迷茫之中。

 

再从技术分析上看,(整不明白政策和意图,试试技术分析吧)825日,股指到了1623,离长期趋势线1632一步之遥。而中期趋势线又刚好微微地下穿长期线,也落在1632。向上向下按理说都可以,可是,这种人为痕迹太浓厚的线路,多少有些别扭。如果股指掉头向下,那多方的鼓噪就更曲高和寡。如果向上呢?比如,中国石化在股指的顽强挣扎中,快速地复牌了,而且快速地上涨了,而且快速地填了。。。。。。对于这样的指数,也许你会衷心地欢喜它。这使我想到了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我加上:迷茫可以。

 

中国股市今后一段时间的主旋律是扩容,而不是差价。想想看吧,如果没有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银行板块,中国银行价格弄到4元以上也说一定哪。这就是扩容的魅力。

 

中国股市的一段时间的重点是机制完善,而也不重在差价。

 

中国股市的基础之基础还在公司的质量,而不在概念的鼓噪。

 

如果,专家们能以这样的大前提,提出各种市场盈利方案,是一定能让我们信服并追随的。否则,无论你说的多么热闹,也都还是鼓噪,而且居心和用意都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当然了,如果没有这些鼓噪的微妙,我们又怎么能领略盘算者们的精妙,历史玩笑与幽默的美妙,以及市场豪不留情甚至残酷无情的绝妙和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