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塞罗那‘四只猫’咖啡馆,这里是毕加索当年的据点之一)
前不久,杨澜在博客里写,北京08奥运,她最担心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在我看来,英语水平问题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根本问题,则是中国人的文化形象问题
奥运会是展示主办国文化形象的重要机会,凡是借奥运会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我去过西方一些国家,与一些西方人士有过很深的交谈,对他们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尽管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仍有许多西方人从未来过中国,奥运会对他们了解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奥运会也是中国展示历史文化大国形象的重要机会。无论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还是韩国汉城奥运会,都把各自的民族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人文奥运”成为北京奥运的目标之一,表明中国展示文化形象的决心。
遗憾的是,“人文奥运”的口号远远未得以落实。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作为文化大国、礼仪之邦的国民,中国人对文化越来越轻视。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大量破坏,仅以北京为例,老房子被大量拆除,北京的历史文化记忆几乎已经消失迨尽,这一点,我在刚刚出版的《再见,老房子》和《北京:中轴线上的都城》(辽宁教育出版社)两本书中都有表达。软件上讲,一些民间文化,由于受不到政府的重视而出现断层。甚至,作为一个创造了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国人居然连自己的民族服装都没有了。中国人将用什么样的文化呈现给世界?
中国人的文明、礼仪、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正在消失,现代商业社会使传统的美德受到冲击,人际关系变得冷漠、缺乏信任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成分,诸如儒家文化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被作为负面文化而受到攻击和嘲笑。每当我看到国人在公共汽车和地铁里争抢座位,车站遍地的废票、烟头、纸盒、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吵架,我都感到无比痛心,更不用说经济生活中的欺诈行为。中国人的道德底线沦落了吗?我最担心的,是奥运期间,中国人没能向世界呈现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相反,展现了最不文明的一面。
中国人正在丢失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拆除了历史古迹,盖起高楼大厦,试图把自己变得与“西方”一模一样,然而,或许他们未曾想到,他们所崇拜的“西方”,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却倍加爱护,无论是欧洲、日本,还是美国,莫不如此。在西班牙,我几乎见不到一座大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从马德里到巴塞罗那,从安达路西亚到加泰隆尼亚,几乎所有的城市、小镇,都保护着古朴的中世纪风格,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都是二百年前完成的,沿用至今。如换成中国,早已拆过几轮了。在西班牙,人们买房子,很多都是一百年前的老房子。老城区的房子如年久失修,必须拆除,那么,它的外立面(即朝向街道的外墙,一般上面都有着精美的花纹石雕)必须保留,只能拆后面的部分,这样,新房子的结构可能是现代的,而它的外观都依旧是传统的,不会破坏整个城市的风格。政府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违反者将受到惩处。
尽管日本是一个完全西化的国家,但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得以保存和延续。京都、奈良保留着大量的古代建筑,所以梁思成才说:要看隋唐以前的木构建筑,须到京都和奈良。茶道、花道、香道、能乐、歌舞伎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日子,他们都穿和服,比如结婚、公司庆典、观赏樱花、能乐、歌舞伎等,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令人嫉妒。
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国能向世界呈现什么呢?仅仅是张艺谋的“大腿舞”吗?张艺谋是一个毫无历史文化修养的人,他导演的那七分钟取媚洋人的“大腿舞”,不仅无法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反而让中国人在世人面前蒙羞。
亨廷顿在《文明冲突论》中早已预见性地指出,未来世界的冲突,归根到底是文明的冲突。文化实力,现在也已经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显然,中国目前的文化实力,与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与中国历史文化大国的更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商业产品已打遍世界,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却呈现逆差,包括图书、影视等。中国人总是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把文化归于经济的属附地位,而在许多西方国家,逻辑却恰恰相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没有优秀的文化资源作为后盾,经济便无法获得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我亲眼目睹了在东京银座,歌舞伎一票难求的场面,整个银座地区的经济可能因为一个演员的表演而得以拉动;亲眼目睹了前往西班牙的外国游客像潮水一样涌向艺术大师达利的故乡——达利几乎成了那座小镇惟一的经济支柱。与此同时,北京却对曹雪芹的故居毫不留情地予以拆除。对于中国大量销毁自己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许多友好的西方人都感到困惑不解。中国人不需要取媚西方,而是真正尊重自己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全世界的尊重,才能呈现中国人的气质、内涵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