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学位是否应当要求公开发表论文?


现在,评学位、评职称,一般要求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篇数或字数)的论文,往往搞得人们叫苦连天。我已经是过来人,记得当初评副教授、教授,已经过两道“发表作品数量关”;而且,我还记得,仅仅发表文章不行,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公开出版的“专著”。好在,作为专职教师,写作本来就是份内之事,倒也没感到有多么大的压力。对于目前评学位、职称,要求公开发表多少字或多少篇的论文,按说我应当觉得可以理解,但是,我却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强硬规定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是不切实际的,人们的叫苦连天是值得同情的。

为什么呢?仅就评学位而言,姑且列出主要的几条以供探讨:第一,学生同教师不同,他们的学习期限是有限度的,一定要求他们在在校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从时间上来看,有时会相当紧迫。第二,除了学位论文之外,还要在紧迫的情况下为发表而写作,质量难有保障,而且在客观上,会逼迫少数人弄虚作假。第三,发表文章的园地不足,尤其是“核心期刊”数量不足,容量有限。上海大学文学院的一位研究生算过账:即使全国相关核心期刊每期发表10篇研究生的论文,其容量也远远不能满足全国研究生的需要。

那么,出路何在?我的建议很简单明确:除了提供学位论文之外,不要求额外“公开发表”任何论文,但是学位论文一定要经一定数量合格专家的“双盲评审”过关(“双盲评审”即对作者与评者相互严格保密)。这一建议当然也适用于评职称。我们应当相信,通过“双盲”而提出的严格评价,其威信应当是大大高于“核心期刊”的发表!

何况,“核心期刊”的发表,其本身并不意味着通过了一种严格的学术评价;而且,一般期刊的审稿,还不是“双盲评审”。此外,此举还会大大降低杂志的“稿件拥挤”的状况,避免“后门”发稿等等弊端。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