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阔每日财经独家http://www.yikuo.com
自中国股市诞生以来包括上证指数、深圳综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失真的。在国际成熟的股票市场中,由于实施的是股份全流通,其所编制的指数反映了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但在内地的股票市场上,因为存在股权分置,占上市公司大部分股份的非流通股不能上市流通,但在编制指数时却将这部分市值也计入指数当中,导致那些流通股比例偏小但总股本较大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在指数中占有很大的权重,通常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如原先的中石化、现在的中行A股等),因此指数的失真也就在所难免。
指数除了反映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之外,还能反映出整个市场的盈利水平。以某一时点计,如果指数上涨,表明市场供小于求,对整个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处于盈利状态;如果指数下跌,则表明供过于求,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但由于股权分置情形下的指数失真,经常出现投资者赚了指数赔了钱的情况发生,而这一幕在新近上市的中行A股中同样得到了体现。
中行A股挂牌的首个交易日以3.99元开盘,较3.08元的发行价上涨29.55%,上证综指则跳高73.67点以1755.22点开盘,尾市以1718.56点收盘,较此前交易日上涨2.20%。2.20%对上证指数来说是不小的涨幅,甚至可以定义为大涨。但这一天上证A股涨跌家数之比为1:2.19,也就是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股票是下跌的。而如果剔除中行A股对指数的影响,当日上证指数是下跌了32点。因此,中行A股上市上证指数是被打肿了“脸”充了一回“胖子”,多数投资者并没有从中捞到什么“油水”。
中行上市后的总股本为2538.39亿股,其中计入上证指数的股本数为1778.19亿,以首个交易日3.79元的收盘价计算,市值6739.34亿元,占上证A股总市值的15%左右。中行此次在A股市场共发行股票64.935亿股,其中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12.85712亿股,网下向询价对象配售17.53247亿股,网上资金申购定价发行34.54547亿股。根据中行A股上市公告书,网上定价发行的34.54547亿股自上市首日开始流通,网下配售的17.532亿股将分成2批,分别在上市满3个月和6个月以后流通,战略投资者认购的12.857亿股将自上市交易之日起锁定18个月,发起人股东中央汇金公司所持股份三年后上市流通。尽管中行只发行了64.935亿A股,但真正能左右市值大小的是本次上市的34.54547亿股,两者之比为1:51.47(34.54547/1778.19)。也就是说,在指数计算上,以交易价格作为“支点”,每1股中行A股能“撬动”51.47股,是股改前那些流通股只占总股本25%的上市公司的十倍以上。再加上中行总股本的宠大,中行上市后指数失真的原因就在这里,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原因也在这里。
中行目前能上市流通的毕竟只有34.54547亿股,但计入上证指数的股本却为1778.19亿股,正是由于这种“杠杆原理”才导致了指数的失真。因此,笔者认为股权分置情形下的上证指数、深圳综指都是失真的,其实质上都是一种“畸形指数”,因为上证指数、深圳综指均没有反映出市场的供求关系。我们知道,供求关系决定市场的价格,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下跌;供小于求,价格将出现上涨。由于中行是以全流通的模式发行的,没有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分。如果此次中行A股上市流通的是1778.19亿股,中行还能以3.99元的高价开盘并且以3.79元的价格收盘吗?到那时不跌破发行价就算老天保佑了,而指数也就不会出现失真这种状况。
指数失真的危害不言自明。而要指数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供求关系,则必须是所有计入指数的股份都是处于流通状态的,而不是被锁定或暂时不能上市流通。要还指数以真面目,具体而言(以上证指数为例),以计算上证指数当年的起点为基点(1000点),将已经进入流通状态的股份计入指数,没有流通的则不计入。结合当前的股改,解禁了的部分当天即可计入指数,当所有股改公司的股份都解禁后,上证指数的真实性将大为提高。而对于以全流通模式发行的新股来说,上网定价发行的股份首个交易日即计入指数,其它股份等锁定期满后再逐步计入。如此一来,不管何种指数才能会以真面目出现在市场上,投资者也不会赚了指数不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