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棵参天大树,都有人扶持


 

那一年,我们开始服务一个新客户——浙江喜临门集团,这个最初只是找我们拍一条专题片的短期客户,后来把全年的品牌整合业务交给我们,成为我们的长期客户。

喜临门集团的老板陈阿裕是木匠出身,1984年创业之初从一个小小家具厂做起,做到今天资产过亿的集团企业,产品覆盖床垫、家私、酒店家具等领域。1998年克林顿访华,喜临门还承接了钓鱼台国宾馆总统楼的家具制作。如果你是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那么很可能你上次住的五星级酒店的家具就是他们的杰作。

那时正值喜临门成立20周年志庆,他们准备在《浙江日报》上连续刊登两个整版广告。

我不是一个优秀的平面文案,因为公司以影视广告见长,我当时更多的是负责公司自身的品牌宣传,为专业杂志写案例文章,处理媒体对老板的约稿、采访,筹备公司出书的事。

我给喜临门写了两则平面文案,其中一则标题是《每一棵参天大树,都有人扶持》,内文是:

没有土壤

种子不会发芽

没有阳光

幼苗不会吐新绿

一年年,一步步

每一道年轮都有你的扶持

 

栉风沐雨二十载

我们收获甘霖

亦回报绿荫

喜临门二十华诞

因你闪亮

与你同庆

 

这不是什么好文案,我嫌它太长。我记不起来当时为什么会这么写,也许是太久没写这种文字,借机搞搞抒情。没料到的是,朴实的陈阿裕董事长,在读到那些文字时却唏嘘不已,应他们要求,我连续写了12篇,用来设计喜临门的新年台历,“你知道吗?你的那些文案说到老板心坎里了,那天晚上陈董聊天时都落泪了,这么多年他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啊……”喜临门的蒋总说。

在绍兴喜临门,我受到客户的礼遇,夸奖,赞美,鼓励,和蔼可亲的蒋总更是逢人就介绍说“这就是张目分”,我的老板——老赵和老王——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我,像看一个正在长大的孩子。

和陈董握手时我是羞涩和不情愿的,因为我和他不在一个平台对话。这个身家亿万的老板,像农民一样朴实无华,表情木讷,冗长的会议上每一个人都显得平凡,但为什么他们能做大?我坐在角落里,像男人一样思考,像男人一样膨胀,所有不理智的激情和不成熟的想法在那一刻无限放大。

是什么使我离开老赵老王的?是在那一次的喜临门会议上,还是发现自己做策划的薄弱,或者根本就是受到来自深圳的20%的股份诱惑?

总之我离开了,在老赵最器重我的时候,还拉上客户总监刘大柱一起走。我对自己说:走吧,你想要更大的格局,走吧,你必须遇到更优秀的人。

Carbon后来跟我说:“你的做法违背了一些基本原则:接受邀请,邀约他人,是为不智;离职时原公司老板与你恩断义绝,是为不仁;之前没与合作伙伴付诸法律形式,是为不勇。不智、不仁、不勇,不被人利用都不行。”

有些寒噤我要在冬天过去很久才感受得到。这一生,我总在试图拥有这样一种力量——站在99层落地窗前跟一群人说:跟我跳吧,下面是天堂!

大柱跟我跳了下去,可那不是天堂。我后来一直不敢跟他联系,害怕听到他不顺利的消息。被人信任是好的,拥有影响力是好的,但它们都是双刃剑。年轻的我,需要多少年的沉潜和历练,才能真正体会“话语权”是一个多重的词?

我永远不会忘记,20031023日,我用了一晚上时间写《一个女广告人的卓越人生》,用EMS寄给老王。后来同事告诉我,老王收到从办公室出来,把文章给每一个船员看,他说:不要看文章,看她的精神!

我被录取了。我得意自己剑走偏锋的美,沉醉于人生绝处逢生的快意,唯独忘了这是知遇之恩。上班第一周,他们去广州奥园提案,老王瞟了我一眼,跟客户总监大柱说:把她带上。

第一次做提案稿,第一次采访企业家,第一次参加广告节,第一次去电视台录制节目……很多个第一次是不必带上我的,因为我是一个新人,一个女人,五星级的酒店,老板需要专门为我开一个房间。

培养新人是需要成本的。我那时总觉得他们付出得还不够多,气度还不够大,可正是“不够大气”的老赵跟我说:“盼盼,什么时候你想回来,我随时张开双臂欢迎你!”

我发誓,这一生我要做得足够优秀,让他张开双臂时充满欣慰,我要在他面前像孩子一样哭,与他豪饮三百杯。我会像当年那样在晚会上深情朗诵:

没有土壤

种子不会发芽

没有阳光

幼苗不会吐新绿

一年年,一步步

每一道年轮都有你的扶持

……

2005年是我的瓶颈年,辗转三个城市,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感恩和体谅。2006年的运气很好,得到很多的爱和保护,关怀与扶助,所有的感激我都藏在心底,在沉默中前行。愿新的一年继续保持乐观,保持清醒,在爱中,在路上,坚守一颗热情但耐得住寂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