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寓 是不是鸡肋


据记者了解,目前开发大学生公寓在政策上的优惠尚不明朗,职能部门迟迟没有在至关重要的租金问题上有所说明。但这块尚待开发的领域确实具有潜在的商机,那么,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

大学生公寓 是不是鸡肋

  近年来,各地受经济回升、房地产市场显著升温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开发商手中的楼盘销售也普遍趋好,在这期间,房价以及房屋档次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整个市场格局在盘整重组之后,呈现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客户等房子买的情景。
  开发商在经历了一阵折腾、盘整之后,开始琢磨下一步的路该如何走的时候,今年高校扩招,学生公寓紧张的消息似乎给各地开发商们提了个醒:这里商机无限。于是,大学生公寓就像一块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铁,将开发商还未消化的胃口又吊了起来。
  原来,被人们遗忘了的“象牙塔”,竟蕴藏着诸多商机。
  这是一块尚待开发的热土——学生公寓 商机无限
  早在一年以前,全国一些大专院校便加快了后勤社会化探索步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些在全国较有影响的高校,在院校后勤社会化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初步成效。目前,上海的同济、财经、交通等高等院校,在探索院校后勤社会化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抓住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和银行更加关注信贷安全的难得机遇,选择学生宿舍的改造、扩建以及教师公寓作为后勤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使学生公寓建设进展很快。
  那么,作为全国高等院校云集的北京又会怎样呢?
今年9月份以来,北京60多所高校陆续迎来2000年新生。成千上万的外地大学生从四面八方来到北京,首先面临的就是住宿问题。
  据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学校由于扩招,使学校后勤压力非常大,学生宿舍紧张得不可想像,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在学校附近租房住,一个学期下来,仅房租费就高达2000多元。这价格,是学校附近房主们自己炒上去的,远一点的倒是便宜,但一年下来,往返学校的乘车费也不是个小数目。
  全国高等院校普遍扩招,学生比去年增招、增幅在40%以上,校舍紧张一时成为制约高等院校扩招的瓶颈。而作为高等院校云集的北京,当前制约教育更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后勤服务模式的落后。其中,大学生公寓便是一出重头戏。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全国高校的招生数量将翻一番,大学生宿舍紧张问题应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据悉,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早在两年前便开始利用国家拨款、自筹资金改造旧舍,或利用社会力量开发租用,使得高校扩建宿舍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热点。为此,在投资力度上,上海、广州、重庆等几个大城市与北京相比显得极有魄力、游刃有余。
  而在北京,这块让外地开发商垂涎已久的肥肉,却引不起北京房地产开发商的兴趣。是开发商不具备开发的能力吗?不是。那么,是开发商嫌无利润可赚?也不是。而是——
  投资开发 缺少引力
  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公寓会不会是新的商机呢?就各地而言,应该是这样。而在北京,虽然高校扩招给开发商们提了个醒,但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对大学生公寓项目并不十分感兴趣。据记者了解,目前大学生公寓在政策上的优惠尚不明确,四源费、市政管理费、公寓出租费等如何收取、如何交税等问题也未作具体说明。北京目前一般住宅的建筑安装费每平方米就达1,500元,再加上资金利息等费用,成本则更高。这对于开发商而言,涉足开发大学生公寓确实需要三思而后行。这也同时说明了一个问题,北京众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正逐渐走向成熟。
  据悉,为继续贯彻去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北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北京市政府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向大学生出租房屋或让企事业单位将房屋改造为学生公寓向大学生出租。具有开发资质的开发商在北京承建大学生公寓可按照国家及北京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以“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由业主经营20年,享受免收土地出让金、免收综合开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等13项优惠政策。这些举措,虽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还有至关重要的租金问题没有明确,有些房地产开发商还在等待,因为租金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回报。
  这并不是说,因为种种原因,北京各高校大学生公寓便无人问津了。
  据悉,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于去年就发放了大学生公寓贷款5,000万元,用于北京医科大学2.3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建设。这一贷款计划既保证自身信贷资金安全,又最大限度地支持高校建设大学生公寓,是北京高校后勤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这不仅是北京数十年来第一笔用于建设高校学生公寓的专项贷款,同时也是北京市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第一幢学生公寓楼。
  关于大学生公寓的概念早已在两年之前便已正式出现,关注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改革、兴建大学生公寓的热点话题也曾引起北京房地产开发商们的一片欢呼。但是,职能部门迟迟没有在至关重要的租金问题上有所说明,这对于开发商而言,显然缺乏了较多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