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灰色收入支撑过高的价格甚至中国经济


近些年来,行政干预频繁及由此引致的灰色收入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经济已经转轨,今日的中国已从往日的计划经济时代顺利过度到市场经济时代,因为种种因素,如今行政干预明显减少,由此而来的是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灰色收入存量很大,这里不仅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同时对资本原罪的追究惩罚力度很小,这样一来在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些灰色收入迅速转化为消费,表面上看这对刺激消费有好处,但从另一方面看却在抑制消费,在逐渐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并且向着不健康的方向引导即这些人虽然消费额很大,但消耗之后,其存量就变小,由于消费具有棘轮效应及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同时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更加变本加厉的增加收入,而由于长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即只注重不正当收入,而忽视实体经济,忽视实业投资,认为这些正当收入来得慢,同时具有不确定性,不如那些不正当收入来得快,而且也比较稳当,同时他们过大的消费未必就扩大国内消费额,因为这些消费也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因为在我国一些商品的供给和有效供给均不足,这样就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需求,这在一方面挤出一部分需求,而且这一部分需求并不会消失,而会沉淀下来,以等待以后消费,因此有人会想这很好,因为这样才能保持消费的可持续性,诚然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这样的,但是这样却损害社会的整体福利,因为虽然消费总量很大,但是结构很不合理,即最需要东西的人却得不到所需要的东西,而不太需要东西的人得到了东西,其消费起来边际效用也会很小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促成了价格上涨,这使得潜在需求者要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需支出更多金额,往往这些人是固定收入者,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将会使他们陷入困境,进一步会加大贫富差距,加大对社会的不满,同时由于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领域灰色收入大量存在(否则许多国家公务员就不会消费那么高,仅凭几千元的工资,相对他们的消费,如果没有一定的灰色收入,他们只能喝西北风了)所以许多人的行为就具有一致性,即只要有钱在这个社会基本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要与一些领导搞好关系,就会一路顺畅,前(钱)途无量,由此产生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知识无用论”,我认为这是一个教现实的问题,因为人尽其才,脱颖而出,任人唯贤的机制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还有许多漏洞,这使得许多寒窗苦读数十年,满负大志青年始终不得志,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人利用体制,机制漏洞得志,同时由于他们长期得志,所以影响着一代人的行为方式(如刚才提到的许多人不注重实体经济,而多注重寻租和献租,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而且这一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掉,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灰色收入在支撑过高的价格,甚至中国经济,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最重要它促成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所以应解决此问题,具体措施为:

1:加大对资本原罪的惩罚力度 2:要建立满足大部分人需求的机制,不要有钱,需求就能满足 3:加速完成“人尽其才,脱颖而出,任人唯贤”机制的建立 4:加大制度化建设,加快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5:要在全社会促成献身实业投资良好风尚,促使更多人发展事业,而非带有投机取巧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