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引智


300万引智

(新商报)

 昨天上午,著名管理咨询顾问史永翔先生匆匆走出大连机场。此行从苏州赶来,史永翔是专程赶往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这已经是他近两个月以来的第十次往来大连,此前,他已经带着一支精锐的管理培训团队,悄然进驻獐子岛渔业。

 

在为期16个月的管理咨询活动中,獐子岛渔业将为此次合作付出300万元的高额费用,这也成为目前大连为数不多的企业高额引智行动。而此举更大的意义则在于,獐子岛渔业也许将为国内资源型渔业企业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一面结缘

 

两月敲定引智行动

 

今年夏天,东北清华EMBA总裁班在大连举办,炎热的天气里,史永翔老师照例在《总经理的财务管理》课上旁征博引,引得讲台下听课的众多企业老总们频频点头,财务管理出身的吴厚刚也身在其中。

 

作为大连著名民营企业獐子岛渔业集团的当家人,吴厚刚一直以其沉稳的性格和前瞻性的眼光备受业内外的推崇。此时他脑海里划过的每一个问号,都是獐子岛渔业高速发展中面临的管理升级问题。虽然这是他与史永翔的第一次见面,但是几次探讨之后,吴厚刚发现,史永翔在基础业务流程整合方面的很多思路令他深受触动。经过高效率的业界调查咨询后,9月中旬,一份管理咨询合作合同就新鲜出炉,合作的双方分别是史永翔所创办的顶峰效益和獐子岛渔业集团,獐子岛集团将为顶峰效益为期16个月的管理咨询工作出资300万元。

 

动力不足

 

民企上升遭遇瓶颈

 

吴厚刚一向行事稳健,300万元埋单此次管理咨询合作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2001年獐子岛渔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2002年,因为獐子岛渔业集团的改制需要,吴厚刚辞掉了加身多年的公务员身份,成为獐子岛渔业集团的董事长。在此几年时间,獐子岛渔业集团的发展突飞猛进,从2001年开始,企业每年的利润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加上渔业企业特有的资源性优势,獐子岛渔业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

 

同目前国内的很多渔业企业不同,吴厚刚现在的追求是要打造国际性的品牌企业,而随着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吴厚刚的顾虑却越来越深。他的顾虑来自于企业本身:规模逐渐扩大的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他担心的是,如果不能使现行的体制和人员素质尽快得到完善和提升,企业高速旋转的齿轮会因为发动机动力不足而停歇,而这个问题,仅仅依靠内力似乎无法解决。

 

“这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史永翔认为,很多民营企业抓住了世纪之交的发展机遇之后,目前都迎来了企业上升中的瓶颈期:规模和效益都已经累计到了一定高度,但是企业前期高速发展中所忽略的一些管理层面上的矛盾却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居安思危已属不易,而能够想到请专业咨询机构对企业进行系统分析和改造的,“在北方地区还并不多见”。

 

开山制作

 

打造行业管理模式

 

300万元巨资花在哪里?“我们目前所进行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手术”,作为高层管理人员,迟飞跃已经接受过几次业务培训,这位獐子岛渔业集团副总经理对此次管理咨询合作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由于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国内甚至国外的渔业企业大多沿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而渔业的产业链条本身较长,这就使得渔业企业向来缺乏成型的先进管理模式。对整个国内渔业企业,獐子岛集团的这次引智行动也许将会成为一次里程碑式事件。

 

迟飞跃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1998年他刚刚到獐子岛渔业集团工作的时候,他惊异地发现,小到考勤制度,大到财务管理制度,“公司上下基本没有成文的制度”。经过几年的建设,獐子岛渔业的各种制度、表格已多达400余个,企业也成为全国产业化龙头企业。“而在大多数渔业企业中,1998年时獐子岛渔业的情形却是其眼下的现状”。

 

就在今年上半年,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迟飞跃曾经亲自向某国家部委下设的研究发展中心申请要求提供全球渔业企业排名情况。而该机构查阅了众多数据库,都没有详实全面的信息数据可以提供,“这在其他行业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迟飞跃说,渔业企业的现状就是如此,缺乏现代管理理念。迟飞跃向记者介绍,此次管理咨询合作,双方将从评估公司经营状况、整合公司流程模式、建立财务预警管控体系、考核激励方案等多个方面下手,为獐子岛渔业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如果成功,獐子岛的案例也许将成为国内渔业企业管理模式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