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服装市场还是去专卖店购物


        我终于发下狠心决定去买一件衬衣,是去专卖店、超市还是去服装批发市场?我最终决定去服装市场看看。离学校不远就是黄河食品城,里面有专门的服装区。我转悠了几圈之后走进了一家店铺。我对衣服的材料品质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就直接对老板说买衬衣,要质量最好的。老板就在几排衣服中间拿出一件说,这个牌子的是最好的。我一看是“Playboy”的,虽然我对服装品牌所知甚少,但对此品牌还是有所耳闻。
        我问价钱是多少,老板思考了一会儿故作神秘地说,一般都是卖80元的,给你按75元得了。我说是吗,还是说个实价吧。老板说给你便宜到底了70元怎么样。我说我这人最烦的是口罗 嗦,最低能多少钱吧,老板显出很受伤的样子。折腾了好几回,最后以35元成交。
        回去后我费了好大劲拆开一看,衬衣上散落着一些类似煤渣的东西。很明显,这是一件质量并不太好的衣服,假名牌是肯定的。两天后我到超市买东西时顺便看了一下,同样的衬衣价格也就是三四十元一件,但质量看起来要好些。我当时有些后悔。
      晚上睡不着觉时我就想,实际上这是经济学里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店主老板和我之间,很显然他拥有更多信息,不论是在衣服的质量上还是价格上。我只能依据别人的意见和我原来的经验来判断衣服的价格,而且我又不懂衣服质量问题,也就是说我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为了尽可能地消除信息劣势带给我的影响,只有最大限度地压低价格来避免损失。店家为了赚取利润,在事先知道顾客的选择偏好的情况下(只重价格,难重质量)就会渐渐用劣质品来代替优质品,最终导致劣质品充斥市场而优质品难以生存。
      相对于服装批发自由市场,专卖店和超市则由于管理部门的约束,虽然价格贵一些,但质量上能够得到保证,也就有了这个市场充分运行的保证,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专卖店越开越多的缘故。那么服装自由市场是否会继续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承受专卖店的价格,某种意义上服装自由市场满足了收入低的劣质品使用者和一批假名牌的爱好者。

感谢《东方财经周刊》  汪先腾编辑对本文原文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