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改革会不会成为新的腐败点


42日,复旦大学在一片质疑的口水中,1208名考生中将有300名考生打破已经延续近20年的考卷定终身的录取方式,进入复旦学习。

是进步,还是会出现其他让人不尽人意的事情,有待时间考证。

我要说的是如下情况。

在恢复高考制度以前,我们国家在上大学这方面似乎也有很多惊人的举措,现在依旧有一批工农兵大学生工作在各个部门的第一线。而且当时惊天动地:黄帅、张铁生等事件。而且就现存的保送的工农兵大学生的履历来看,多数是走后门才被推荐上的,或者权利交换、金钱交换。

记得这样一件事。(老家的)大队给了一个上大学的名额,官员没有那么大的孩子,他们的亲属也没有,就给了一个裁缝的女儿。裁缝每天和大队书记及其他官员在一起,做衣服,在一起煮饭吃,当时还没有经常上饭店的做法,而且饭店也是极其简陋的。就因为比较亲近,名额基本没有公开就安排完了。当然当时能够读完初中高中的人不多,可是比裁缝女儿强得多的,还是能够有几十个人的。就出现了“还得老人有能耐呀”的说法。而高考以卷子定人录取,基本上就杜绝了这种现象。

而现在的高考是把全国参加高考的人,他们的父母、亲属,弄得焦头烂额。原因在于一味追求分数,使学校教育几乎完全蜕变成分数教育。处处用分数来衡量人,使教育失去了生机,严重危害了民族未来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这是个不争的严酷事实。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严酷事实多少还给普通百姓的孩子以公平!以分数录取需要改变,怎么改变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机制,更需要录取者的道德底线作保。人们不得不忧虑:中国的腐败已经无孔不入!这样,改革甚至彻底改变招生制度,会不会引发的新的危机?而且就目前情况,大家都知道高校的领导手中都有属于分配给自己的名额,使自己用来安排关系。

而参加考试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会不会造假?这个改革在考验互信。而在诚信严重缺失的现状中,录取的原则怎样实施?

高校招生改革使公众不得不聚目公正底线,不得不把诚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就招生校来说,怎样不失人才又保证公正,恐怕是高校提升自己的地位和价值的一次大考验。破冰容易,触礁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