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法和王锦霞和牛正乾“锵锵三人行”:他们都代表了谁的利益


 

——谈海虹电子商务、医药商业流通、快批市场的博弈现象

 

DATALOOK集中采购课题组(www.datalook.net消息,该研究人员对医药生产行业的利益代表者进行了总结,在医药环境波澜不停的时候,谁能够主宰行业的发展,谁又是利益集团的代表者。谁又是在真正的为百姓说话?都很值得我们反思。

1.个人介绍和他们的主要观点

(简单搜索,可以发现)

李宪法:李宪法(人民大学医药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

利益群体:代表了海虹等政府集中招标和电子商务的利益,是集中招标采购的推动者,也是电子商务的推动者。

最近观点:药品集中招标还要继续坚持,用数据证明,集中采购还是使得药品整体费用下降的,政府主导的药品采购行为离不开GPO组织,医药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存在断层。

 

王锦霞:王锦霞(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

利益群体:代表广大医药商业企业的利益,是商业的保护和改革者。是向国务院上书的战略指导者。

最近观点:在严重打击商业贿赂的环境下,炮轰集中招标,对海虹等最大的集中采购组织影响很大。寻求解决商业企业生存的问题。

 

牛正乾:牛正乾(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首席顾问,北京丰科城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利益群体:代表药品商业企业的“快批”市场,代表了九洲通和丰科城的利益。是以门诊、药店药品采购对象的快批采购模式的设计和倡导者。

最近观点:筹建物流基地和中心,想通过物流的覆盖来占领低端药品采购市场。

 

2行业的思考和挑战

2006330-2006331,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虹医药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海虹医药电子交易服务公司联合主办“2006年全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项目暨海虹相关业务发布会上,李宪法通过分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过程的“两只手”,解释说,如果市场这只手失灵了,政府这只手就伸出去。象四川挂网,遇到的问题,就很难脱离一个大型电子商务的支持,如果是通过简单的挂网,那么,国务院就可以成为最大的政府采购者,他批评了政府采购过程中的缺点,坚持集中招标还要坚持,重点是改进,只是在贯彻执行上出现了问题。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美国化,坚持实现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直接上网交易或采购,认为这样才能够减少供应链环节,才能够真正给患者让利。

DATALOOK集中采购课题组(www.datalook.net)观点,李宪法目前要挑战的:一个是商业企业,认为商业企业供应链中利益消耗者,应该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逐步减少他们的数量。第二个,就是要学习和引用快批模式,海虹药品现金采购的公布就潜在和隐含对峙牛正乾,这个项目非常典型的是和九洲通开始竞争。

海虹拥有强大的电子商务支持和政府资源支持,很容易合并全国地方公司委托采购权的订单,这样就容易进入药品低端市场,唯一的问题是配送的解决,然而,在中国大量商业企业的存在条件下,商业配送即使在社区医疗和农村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海虹只要选择合作适宜的商业企业就可以完成配送,因为海虹的现金采购项目直接挑战了九洲通。九洲通在政府资源和电子商务模式方面,远远不及海虹,唯一的优点是形成了一个低价格的采购集市。

如果海虹随着李宪法所谓的“三步循环法”(实质是美国的GPO)把盯单滚动起来,低价格药品采购的市场一定形成,在九洲通供货的大型生产企业会倒戈九洲通,倒向海虹。在九洲通采购量比较大的药品连锁药店等机构也会脱离九洲通市场。对药品采购机构或部门、生产企业而言,追求的:一是利益,二是药品的质量和规范。论海虹的操作,一定比九洲通规范,只是没有自己的物流体系而已。所以,DATALOOK的专家文章说,九洲通要么被海虹蚕食,要么通过自己的物流和海虹合作,看来确实是很有道理。

480号文件(关于印发《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的通知)一执行,海虹在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如虎添翼,抑制药品经营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为医疗机构采购药品,三个层次的问题非常明显。DATALOOK集中采购课题组(www.datalook.net)观点认为,目前,能够做电子商务的企业基本就是海虹,市场的垄断性非常明显,那么,大部分的商业企业是否只能够维持2个点的配送费用维持生存呢?看来是比较困难。

从反向考虑,美国的GPO模式,如果不采用电子商务工具(以网上直接交易采购全过程为标准),是不是药品经营企业可以成为中小型药品集中采购组织?这才能够成为药品商业企业的活路,也能够鼓励同业竞争。因此,可以说,九洲通是比较大的经营企业,如果它是电子商务服务商,或者说,它是实质性采用电子商务工具实现药品的购销、采购代理,就违反如果480号文件,因此,广大的商业企业的出路在哪里?DATALOOK集中采购课题组(www.datalook.net)认为,医药大型、中型、小型医药商业企业存在巨大的生存空间,这就是在集中采购咨询专家(熟悉国内外集中采购)的帮助下,实现从药品直接购销转变为采购代理(可以不直接采购参与药品采购),演变成大量的GPO组织(集中采购组织,Group Purchasing  Oganization ),从而成为海虹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对区域性的药品采购、专业领域的药品采购(如教育系统、专科医院、军队医疗机构、对外援助用药机构、农场系统、监狱系统、新农合、医保主导的药品采购、医疗机构的分类科室、医疗器械采购方等),都可以由GPO组织操作,对于医疗机构可以给予同一商品的多家GPO组织采购代理委托授权,也可以给予独家采购代理委托授权(即单一货品来源)。这样医药商业复兴的局面还会发生,而且,作为起码的药品配送的功能并没有改变,还能够更灵活的运作药品采购。

市场化的GPO组织为什么能够大量存在和发展?主要还是采购的机理不同于政府主导的招标,典型的特点就是把多家医疗机构的订单进行合并,促使多家供货商降低价格、提高质量,一般都采用市场化竞争性招标的方式实现。在美国高度发达的市场,仍然能够促使药品降价10-15%

以上说的是市场化的采购方式,对于政府主导的方式,“顺加作价”是一个门槛,没有高的中标价格,医疗机构在药品上怎么能够卖出高价钱呢?所以说,“顺加作价”是促使药品价格高走、奇异规格出现的本源,医疗机构本来就是以药养医,如果没有药,生存都出现危机了,因此,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加速了这个趋势。

3医药行业“五代十国”的局面还会存在很长时间

第一个问题,卫生部能否拿出200多亿人民币来补医,卫生部则是求助于财政部,财政部则是看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则是看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看什么?看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状况。从这点看,国家会拨出一点资金来试点,但是从全国看,是杯水车薪。再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乡村“两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有的也叫“三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信息网)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估计也不可能到位,只能够做做宣传鼓动工作,因为要做好这些事情必须要有白花花的银子和票子,空谈是没有用的。

第二个问题,卫生部如果没有钱补医,就必须解决医疗机构的生存问题,这是一个吃饭的问题。如果光考虑患者,来个英国的全民公费医疗,那所有的中国医生就不干了。追求“大稳定”且解决生存,是卫生部的主要职责。又“不给马吃草,又要马儿跑”,一个字“难”!无论是双向转诊制度,还是打击商业贿赂,或者政府剥夺药品采购权、药房托管、几统一、几集中的模式等,或者引入民营资本,鼓励首仿,都不是治本之策,只能治标。

第三个问题,利益群体的博弈,呈现医药行业“五代十国”的持久性。医药商业(特别是连锁药店)的利益有王锦霞代表,集中招标采购和电子商务的利益有李宪法代表,药品经营企业的快批模式和市场有牛正乾代表,药品研发和报批市场是政策混乱时期,特别是在国家药监局注册司黑金供应链爆发之后,是典型的利益代表缺位,谁也不愿意去趟混水。医疗机构是药品采购的强势单位,卫生部是该利益的保护主体,他们的利益是代表了院长和药剂科室主任和药房主任,因为他们是考核经济指标的,也是要赚钱的,所以,不能代表老百姓和患者。从患者看,有两类,一类人群是医保的受益人,这部分多是中国的中上层社会人群,普通老百姓和农村基本都是自己买单。二类人群,是农民和大多数的各行各业老百姓,所谓新农合,参合率、人口覆盖和质量、兑现金额,都是不是真正使得老百姓解决所有看病问题,只是解决类似教育的“扫盲班”人群,农村由于长期缺医少药,医疗费用不是光靠这点能够全部解决的,这是有点帮助而已。二类人群,也就是老百姓,他们的真正利益代表者是媒体,只有通过媒体才能传达他们的呼声,光通过“两会”,也很少有多少人真正感觉到这种缺医少药现象,倘如他们都知道现在确实都缺医少药和黑暗的商业贿赂现象了,那就已经是非常严重了。

第四个问题,历史的沉疴谁来买单?政策的问题,国家各部门去纠正,逐步完善。已经发生的行业集体性商业贿赂只能由医药商业公司的销售代表买单,如果院长和药剂科室主任和药房主任都受到刑罚处罚,整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就会明显下降,所以,从稳定性、协调稳定发展角度看,一定是警示教育为主。在商业贿赂中,医疗机构占有的利益最大,生产企业占有的利益其次,医药代表很小,但是医药代表确实被动的受益人,因为在打击商业贿赂过程中,商业代表一定处于劣势的地位。院长和药剂科室主任和药房主任,可以受到庇护,而免于处罚;医药生产企业自己不作为,而是用利益唆使商业公司走票和洗钱,自然也就推卸了法律责任;商业公司的医药代表怎么办?只有为医疗供应链的整个黑金市场责任买单。对于他们,最后的办法只有三十六计中的“走而上”。

 

来源于:DATALOOK2006年药品降价预测研究》课题组(www.datalook.net

(特别注明)文章转载于:瞭望数据www.datal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