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的利率大棒


伯南克的利率大棒

 

   一、真实利率与“泰勒规则”

20063与月15日,美国劳工部宣布二月份美国消费物价指数(CPI)成长温和。二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攀升0.1%,其中能源、食品及服装价格出现下跌,而医疗健保、住房以及机票价格上升,符合华尔街经济学家的平均预期。核心CPI指数仅成长0.1%,略低于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的上升0.2%2005年,CPI数字累计上涨3.6%,较上月的4%略有下滑;核心数字累计成长2.1%,与上月持平。按照目前通货膨胀水平,FED的中性利率水平大体定在4.5%-5.5%

CPI数据公布之后,市场预计联储局有望尽快结束利率紧缩政策。但是,328FED不仅继续加息,美联储本周宣布再度调高联邦基金利率至4.75%,这是自20046月以来连续第15次调高利率,为25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加息周期。而且,伯南克先生还在暗示,FED可能继续加息。美联储在328的会后声明中表示,未来或将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之间的大体平衡。能源和初级商品价格上涨,似乎对核心通胀影响有限;同时,本季度经济增长已经强劲反弹,但可能转趋温和,呈现更可持续的态势;美联储将根据经济前景转变的需要做出适当应对。看来,这一轮加息没完没了。

按照所谓的“泰勒规则”,美联储所追求的“中性利率”应该是在CPI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就够了。那么,4.5%就是这一轮加息的顶部了。但是,伯南克的讲话暗示着美联储将在5月份的会议上再度调高利率至5%。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加息的过程将持续到2007年,利率可能升至6.5%才会停下来。理由是近期经济展望比较乐观,景气会更加强劲。此外,2006年的失业率将从4.8%降至4.5%等等。

这是为什么?伯南克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他要放弃“泰勒规则”另搞一套?这只能说明还有比真实利率和“泰勒规则”更重要的东西,而伯南克和他的同事们在加息公告中又没有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细究。

 

二、“双赤字”和“资产泡沫游戏”危及强美元的根基

伯南克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美国财政赤字需要外资流入,美国贸易逆差需要外资流入,美元强势需要外资流入,美国的消费需求需要外资。对于“双赤字”的危害,刚刚离任的格林斯潘先生是最清楚的,在他看来,外国投资者总有一天会“对美元资产失去兴趣”,这样,美国经济和美元都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说得通俗一点,双赤字的含义很明确:政府借贷没有节制,民众消费开支过度,导致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有增无减。这些使得美元贬值成为必然。2005年,英国《金融时报》警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元再贬值30%,其作为“安全港”的储备地位无疑将被破坏。而如果美国继续按目前的速度开支和借贷,美元最终将丧失其在国际金融界的强大地位。

 

三、维护美元地位至关重要

       美元一向是主要国际货币,但其主导作用目前大为失色,地位已今非昔比。2000年到2004年,美元对欧元比价下跌62%。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美国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保护者,其种种做法欠妥,如政府借贷没有节制,消费开支过度,经常项目赤字庞大。这些使得美元贬值成为必然。美国的决策者们似乎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达到它的目的。然而,这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在这个现实世界上,谁会对几乎注定贬值的货币进行投资?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是造成这种全球性担忧的核心。据经合组织最新的《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到200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将达到82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6.4%

过去4年,美国无节制地发行货币,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世界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一个大印钞厂,全球范围内货币流动总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导致全球货币泛滥。这种全球性的流动使得大量金钱追逐有限的资产——进入股票市场和住房市场——资产泡沫此起彼伏。如果没有亚洲各国中央银行的巨大支持,美元会更加疲软。但无论如何,这种支持是有限的。历史上,每逢美元下跌,世界经济都面临不利。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协议崩溃时,美元下跌,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痛苦——通货膨胀和衰退。80年代末,美元下跌对美国经济没有造成多少损害,却通过迫使日本当局削减利率,让日本经济出现了泡沫。

市场参与者与FED的互动性是不容忽视的。FED加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外汇交易,买高息货币是可以收利息的。因此,大家竞相购买美元,卖出非美货币。外汇交易者投机美元,客观上推动美元升值。第二,相对而言,全球储蓄资源过剩依然存在。伯南克很清楚这一点,他需要外资在美国投资,他也需要美元保持强势。这样,美国经济所需要的外部资金就解决了。因此,在传统“中性利率”的基础上,再加多加50个左右的基点,对于美联储来说,有时候是必要的。

 

四、除了加息,伯南克还有别的招吗?

如果美国减息或者保持现行利率不变,那么,在欧洲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加息意图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之下,美元将被抛弃。如果美元贬值,外国中央银行将减少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美元资产将被投资者抛售,美元将受到巨大的压力。这样,美元将进入“贬值——加速贬值”的恶性循环。

在美国,在利率市场存在着长短期利率倒挂的现象——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异常平缓。按传统经济理论,这种利率倒挂预示着经济可能出现衰退。但伯南克在最近的公开言论中却一再表示,尽管目前美国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有所收窄,但他并不认为这预示着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他认为,美国长期利率异常偏低,并非因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所致,而可能是因为长期债券供应不足或者养老基金需求强劲等因素引起,而这些因素会促使美联储将短期利率提高到正常水平之上。328,美联储的加息行动刚好反映了他的看法。利率倒挂如果持续下去,联储的升息行动也将得以延续。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已经对此有所反应,由此推论,5月份FED加息至5%基本成为定论,而2006年底升至5.5%的可能性也提高了。

在过去30年,有选择地加息已经成为FED历任主席的看家法宝。看来,伯南克也离不开这个法宝。

 

Intended federal funds rate
Change and level, 1990 to present

Change
(basis points)

Date

Increase

Decrease

Level
(percent)


2006

 

 

 

March 28

25

...

4.75

January 31

25

...

4.50


2005

 

 

 

December 13

25

...

4.25

November 1

25

...

4.00

September 20

25

...

3.75

August 9

25

...

3.50

June 30

25

...

3.25

May 3

25

...

3.00

March 22

25

...

2.75

February 2

25

...

2.50


2004

 

 

 

December 14

25

...

2.25

November 10

25

...

2.00

September 21

25

...

1.75

August 10

25

...

1.50

June 30

25

...

1.25


2003

 

 

 

June 25

...

25

1.00


2002

 

 

 

November 6

...

50

1.25


2001

 

 

 

December 11

...

25

1.75

November 6

...

50

2.00

October 2

...

50

2.50

September 17

...

50

3.00

August 21

...

25

3.50

June 27

...

25

3.75

May 15

...

50

4.00

April 18

...

50

4.50

March 20

...

50

5.00

January 31

...

50

5.50

January 3

...

50

6.00


2000

 

 

 

May 16

50

...

6.50

March 21

25

...

6.00

February 2

25

...

5.75


1999

 

 

 

November 16

25

...

5.50

August 24

25

...

5.25

June 30

25

...

5.00


1998

 

 

 

November 17

...

25

4.75

October 15

...

25

5.00

September 29

...

25

5.25

1997

 

 

 

March 25

25

...

5.50

1996

 

 

 

January 31

...

25

5.25

1995

 

 

 

December 19

...

25

5.50

July 6

...

25

5.75

February 1

50

...

6.00

1994

 

 

 

November 15

75

...

5.50

August 16

50

...

4.75

May 17

50

...

4.25

April 18

25

...

3.75

March 22

25

...

3.50

February 4

25

...

3.25

1992

 

 

 

September 4

...

25

3.00

July 2

...

50

3.25

April 9

...

25

3.75

1991

 

 

 

December 20

...

50

4.00

December 6

...

25

4.50

November 6

...

25

4.75

October 31

...

25

5.00

September 13

...

25

5.25

August 6

...

25

5.50

April 30

...

25

5.75

March 8

...

25

6.00

February 1

...

50

6.25

January 9

...

25

6.75

1990

 

 

 

December 18

...

25

7.00

December 7

...

25

7.25

November 13

...

25

7.50

October 29

...

25

7.75

July 13

...

25

8.00

A basis point is 1/100 percentage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