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策屡失误,人大代表外行如何监督内行
美好的愿望往往是酿成灾难的原因。
关于中国股市的问题简单归纳起来,是因为大决策失误导致的。大决策失误才能导致大决策下一系列问题,比如券全行业商技术上的破产,基金业的全行业亏损,保险资金的套牢,整个市场投资者95%亏损,还比如政策多变,管理层和上市公司诚信的问题等等。显然这都是因为中国股市运行机制不合理,没有优化资产配置功能导致的。如果中国股市运行机制合理,能够优化资产配置,平均每年能够有1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那么中国股市以上种种问题都将不是问题了。
大决策失误导致中国股市政策市,包括一开始的管理层垄断新股发行,股权分置,没有做空机制,整个市场没有优化资产配置功能。还有如01年财政部提出的国有股减持也属于战略决策失误。战略决策之何以会失误,温总理总结的最清楚“是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导致的。而中国股市的知识和经验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感性大于理性,政策市的主观意志根本就没有对市场客观规律的尊重。
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美好的愿望铺成的。秦始皇大兴土木,修万里长城保卫他的万世江山,愿望不能说不美好,可让他想不到的是他欲传以万世的秦帝国,正是因为秦始皇的美好愿望,在他死后仅仅十五年就崩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越进”和“文化大革命”,其初衷也不能说不是好的,但恰恰是这些美好的愿望,导致了后来的巨大灾难。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当然有作用,但必须是建立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意志是感性的,遵守客观规律才是理性的。而一旦感性大于理性,过分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而违背了客观规律,那么就危险了,中国的证券市场也是如此。
股权分置改革存在战略决策问题
关于中国股市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笔者认为是存在战略决策的问题的。比如目前进行的股改的目的单单是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而不是通过从股权分置为切入点,解决中国股市由政策市向市场市的转轨道的问题。不知道管理层考虑过以后政策市向市场市转轨中国股市会下跌的问题没有?
如果单单解决股权分置,在政策托市的基础上完全一股不送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政策市保持市场稳定的基础上,在整个股改过程中价值中枢相对稳定,上市公司股改即使不向流通股东送股,流通股东根本不会出现什么损失。相反要在政策托市的基础上实现向流通股东的送股,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是10送3,股价就可能上涨30%;如果是10送5,股价就可能上涨50%(实际上用友软件10送5上涨了100%),这样的股改根本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含金量(净资产、市盈率)。参与股改的投资者往往是30%的炒股利润。股改补偿的根本不是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轨出现的损失。相反解决股权分置以后,政策市早晚要向市场市转轨的过程倒是会出现损失。
股票是流动的,目前股改补偿的显然不是将来股市转轨中会出现损失的投资者。例如G索芙特因2005年业绩未能达到承诺的增长水平,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追加送股648万股。显然此流通股东非彼流通股东,投完票获得对价的流通股东,完全可以不为以后市场由政策市向市场市的转轨付出代价的。即使他们在股改投票后卖出股票,远离股市,也会照样拿到上市公司的追加送股的。也就是说股改追加送股再多,或者说股改送股再多,根本对以后政策市向市场市转轨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倒是后来的股市参与者随时可能因为政策市的托市失败,或者政策力量的逐渐淡出,在政策市向市场市转轨过程中最后导致损失,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显然是管理层只考虑解决股权分置,而未考虑如何解决政策市向市场市转轨的问题。管理层只意识到解决股权分置会下跌,没意识到将来政策市向市场转轨才会真正下跌;更没意识到政策托市的股改,市场投资者根本没有什么损失。这显然是股改战略决策的问题。
当然现在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政策市将股指稳定在1300点左右,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上将股改进行到底,怎么说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政策市将股指稳定在1300点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那就是必须以高出股票实际价格买下股改锁定期过后的解冻的股票,也必须用高价格承接以后的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因为政策市下的价值中枢相对市场市永远是高估的。中国股市的本来就是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不公平的问题,而现在为了借着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口号,中国股市仍旧维持不公平的市场秩序,仍旧要继续圈钱,那么继续下去美好的愿望就会再一次演绎成悲剧。
人大代表对股市了解有限,外行如果监督内行
战略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往往会导致大决策下一系列决策的失误。可见监督和制约大决策失误的重要性。对管理层大战略决策失误的制约,人大代表应该起到相应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但人大代表对证券市场认识的深度所限,也使得这一途径没有了希望。这也凸现了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高深理论性领域的监督作用,外行如何监督内行?类似人大代表提出的“各方要形成合力推进股改迎转折”、“应加快推进H股全流通”、“加快再融资,推进股改进程”等建议,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建设性的。通过人大代表对股市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股市的认识一样是感性大于理性,显然是由于不了解证券市场的客观规律的缘故。例如李雅芳在提案中建议,“积极开拓资金入市的新渠道和新机制,改善股市资金供给”(李雅芳委员自己也承认其实她并没有投资过股票,让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然也是难为她了)。显然这些建议根本不能解决股市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轨。而且在现在价值高估的政策市基础上,供求关系本来就不平衡,资金供应越大股价偏离就会越大。对于市场定价机制还会起相反的作用。而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秘书长张皎提出的三点建议,也是局限于单单解决股权分置的股改方案思路之中,显然对以后政策市如何向市场市转轨的问题也没有看到。
对待中国股市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但缺少对证券市场有深度的理性认识,越是美好的愿望,越会将股市引向歧途。中国股市的灾难往往是大决策失误导制的,大决策失误是“知识和经验不足”导致的, “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又是管理层理性大于感性的结果,其根本问题是不尊重客观规律,或者是根本就不了解客观规律。对于中国股市如何让理性战胜感性,如何让简单的感性从媒体从管理层中退出,才是解决股市问题的前提。(搜狐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