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现代流行歌曲赏析


法国现代流行歌曲赏析

 

艾菲尔飞翔的铁塔博客http://www.aifeier.cn 为读者推荐了一些很好听的法国歌曲下面详细介绍法国流行音乐五十多年以来的发展和演变、帮助您更深入地走进法国现代流行音乐的世界中。

 

也许您已经对法国现代流行歌曲有所了解,也许一些法国歌星的名字对您已经不再陌生,也许您已经会哼唱伊迪丝-琵雅芙 (Edith Piaf)的经典名曲“玫瑰色的生活”,也许帕特里夏-卡斯 (Patricia Kaas)歌中悠扬的旋律让您难以忘记,也许您已经听说过不少法国歌星的名字,如:莱奥-费雷 (Léo Ferré)、让-雅克-戈尔德曼 (Jean Jacques Goldman)、塞尔日-盖恩斯布尔 (Serge Gainsbourg)、索拉尔 (MC Solaar)等等。

 

就法国流行歌曲的流派之丰富,法国人如是说:法国流行歌曲的流派之多就象和法国流行歌曲一起长大的法国民众:注重歌词质量的歌词歌曲 (chanson à texte)、对当代社会和政治问题表态的表态歌曲 (chanson engagée)、椰椰歌曲 (yéyé)、法语通俗流行歌曲 (variété)、摇滚(rock)、现代流行歌曲 (pop)、新浪潮歌曲 (new wave)、说唱音乐 (rap)、以牙买加音乐节奏为基调的ragga音乐、电子音乐 (électro),等等。

 

法国流行歌曲始终不停地在自我更新,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它不停地对歌曲歌词进行创新、不停地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中汲取养分、不停地在自己的音乐传统中进行挖掘、从而创造出新的音和调。法国歌坛新人辈出、后浪推前浪。每一代歌星都有自己的特征、都在自己的时代拥有众多的歌迷!虽然每一代歌星风靡的时间十分有限,但是,在时髦的背后,在特定的社会和政治大背景这个因素之外,不同时代的法国歌星之间还是有其共同点和连续性的。

 

五十年代:乐坛神话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的音乐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前十分走红的歌星中,一些人因其战争期间和占领军的友谊而在战后受到了公众的冷落,Léo Marjane、André Claveau 以及 Jean Tranchant 就是例子;还有一些人在战后则有点被人遗忘了。战争期间十分受崇拜的夏尔-特雷内 (Charles Trenet) 在战后先到美国进行了长时间的巡回演出之后于1951年回到了法国,特雷内 (Trenet) 著名的歌曲中,除了 “第七号国道 (Route Nationale 7) ” 是1955年所写之外,其他的都是其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作品。至于 Maurice Chevalier,五十年代中,他或者是在法国进行 “单人表演”,或者是在美国演电影。四十年代就已经走红的伊迪丝-琵雅芙 (Edith Piaf) 在战后依然是常盛不衰的红歌星,伊迪丝-琵雅芙于1961年去世,她至今都是法国歌坛的一个神话,不知道她的法国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伊迪丝-琵雅芙对年轻的歌手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在她的提携下,伊夫-蒙唐 (Yves Montand) 和 “歌伴” 歌唱团 (Compagnons de la Chanson) 先后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星和歌唱团。之后,夏尔-阿兹纳武尔 (Charles Aznavour),Charles Dumont 以及 Goerges Moustaki 都成了响当当的歌星。

 

在法国,五十年代也是轻歌剧盛行的年代,当时轻歌剧的泰斗是 Luis Mariano,但是,演唱 “地中海” (Méditerranée) 的 Tino Rossi,演唱 “通往爱的签证” (Visa pour l’amour) 的 Annie Cordy 以及演唱 “撒满鲜花的路” (La route fleurie) 的 Bourvil,他们的很多轻歌剧作品都受到了民众的厚爱。

 

战后,非常富有创造力、无视传统的众多年轻的艺术家在巴黎 Saint-Germain-des Prés 这个街区的地窖酒吧和地窖舞厅中诞生并出名。鲍里斯-维昂 (Boris Vian) 创作了很多超现实主义的歌曲,有时他的歌曲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进行表态,鲍里斯-维昂 (Boris Vian) 的搭档是亨利-萨尔瓦多 (Henri Salvador) 。深沉的朱丽叶-格雷科 (Juliette Gréco) 这时也开始演唱一些很有名的诗词。位于巴黎左岸以及位于巴黎 Montmartre 的数不清的歌舞厅成了众多新一代艺术家诞生的摇篮,这些新一代的艺术家都是集作词、作曲及演唱于一身的天才艺术家,在 Ecluse 歌舞厅、Rose Rouge 歌舞厅、Trois Baudets 歌舞厅、Echelle de Jacob 歌舞厅、Chez Patachou 歌舞厅以及 Bœuf sur le toit 歌舞厅中,下述的全才艺术家越来越红:莱奥-费雷 (Léo Ferré)、乔治-布拉桑 (Georges Brassens)、芭芭拉 (Barbara)、Guy Béart、雅克-布雷尔 (Jacques Brel)、Catherine Sauvage、Frères Jacques、Mouloudji 以及 Cora Vaucaire,其中 Léo Ferré 在1948年之后就开始有了名气,乔治-布拉桑 (Georges Brassens) 在1952年以后开始走红,而雅克-布雷尔 (Jacques Brel) 则是在1954年开始被公众所知。在战后及五十年代,法国歌曲变化和发展的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叫塞尔日-盖恩斯布尔 (Serge Gainsbourg) 的年轻人开始展露头角,他不仅让歌舞厅的客人惊叹不已,而且也吸引了众多的演唱者,如:Pia Colombo、Philippe Clay、Michèle Arnaud、格雷科 (Juliette Gréco)、碧姬芭朵 (Brigitte Bardot) 等等。

 

1954年,在 Bruno Coquatrix 的奔波下,奥林匹亚歌厅 (Olympia) 成为了法国最有名的演唱舞台。奥林匹亚歌厅举办的第一场演出是两代歌星同台演出,一位是三、四十年代红得发紫的 Lucienne Delyle,另一个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只有24岁的吉尔贝-贝科 (Gilbert Bécaud) 。吉尔贝-贝科立即就成了奥林匹亚歌厅的标志,他经常在这个歌厅里举办演唱会,他的歌曲风格完全就是这时候刚刚在美国兴起的摇滚乐。贝科 (Gilbert Bécaud) 是特别迎合年轻人口味的新一代艺术家的代表,迎合年轻人也正是六十年代法国歌曲的走向。五十年代,唱片成为了大众消费品,不同的电台有自己捧的艺术家,各唱片公司也都有自己力捧的歌星,迎合听众口味的商业歌曲开始出现。从埃及来到法国的达利达 (Dalida) 就是法国电台和唱片公司捧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达利达 (Dalida) 同时受到奥林匹亚歌厅、Barclay 唱片公司以及欧洲一号电台的多方支持。

 

五十年代歌曲选听:

Yves Montand (伊夫-蒙唐) / Les feuilles mortes (落叶) (1949)

Juliette Gréco (朱丽叶-格雷科) / Si tu t’imagines (如果你想一想) (1949)

Edith Piaf (伊迪丝-琵雅芙) / Hymne à l’amour (爱的颂歌) (1950)

Luis Marino (路易斯-马里诺) / Le chanteur de Mexico (墨西哥歌手) (1951)

Georges Brassens (乔治-布拉桑) / Le Gorille (大猩猩) (1952)

Gilbert Bécaud (吉尔贝-贝科) / Mes mains (我的手) (1953)

Boris Vian (鲍里斯-维昂) / Le déserteur (逃兵) (1955)

Dalida (达利达) / Bambino (小孩) (1956)

Jaques Brel (雅克-布雷尔) / Ne me quitte pas (别离开我) (1958)

Serge Gainsbourg (塞尔日-盖恩斯布尔) / Le poinçonneur des Lilas (Lilas的轧票员) (1959)

 

六十年代:青年人的作用

 

六十年代初的法国流行歌曲是年轻人的世界。这时,战后婴儿潮时出生的孩子都已经长成了青少年,一大批年轻歌手走上了音乐舞台。同时,美国的摇滚音乐在欧洲、尤其是在法国产生了极大的回响,包括艾维斯-普里斯利 (Elvis Presley) 在内的美国歌坛偶像对大部分法国年轻歌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法国人把这时侯的法国歌星称作是椰椰派 (yéyé),他们用法语来演唱美国的流行歌曲。在椰椰歌曲风靡法国的时候,45转的唱片和录音磁带相继问世了。不论从文化上来说还是从商业方面来讲,这两个新事物的诞生却却实实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与此同时,专业的音乐媒体也越来越多,“ SLC Salut les Copains ”  (你好,哥们儿) 到现在还是一个人们经常提及的名字,它是六十年代非常著名的一个广播节目的名字,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音乐杂志的名字。

 

1960年刚过,一个原籍比利时的、刚刚走上歌唱舞台的年轻小伙子风靡了整个法国。这个小伙子名叫 Johnny Hallyday (约翰尼-阿里戴),他一边唱着摇滚歌曲一边在地上翻转,这在法国可是前所未有的表演方法,因此法国的年轻人都为约翰尼-阿里戴 (Johnny Hallyday) 着迷和疯狂。跟着约翰尼-阿里戴 (Johnny Hallyday) 的脚步,法国的歌坛上随之涌现了一大批被惊恐不已的家长们称之为是 “ 坏孩子 ” 的歌星,如:Dick Rivers、Chats Sauvages、Eddy Mitchell、Chaussettes noires、Vince Taylor、Lucky Blondo、Ronnie Bird、Jacques Dutronc、El Toro、Cyclones等等。在 “ 坏孩子们 ” 风靡法国的同时,另外一些歌星也脱颖而出,这些歌星的歌既有摇滚的风格也有椰椰的韵味,他们的人数众多,人们记忆比较深的有:Sylvie Vartan、Sheila、Richard Anthony、Frank Alamo、Françoise Hardy、Christophe、Michèle Torr、弗朗斯-加尔 (France Gall) 等等。

 

六十年代,另外一个快速上升的明星是克洛德-弗朗索瓦 (Claude François) 。克洛德-弗朗索瓦是扭摆午或者说是 Smashed Potatoes 的代表性人物,他在舞台上抱着电吉它演唱是他很快出名的一个重要原因。随后,又有一些新星出现,这些新的歌星更传统一些,因而既受年轻人的喜爱也受年轻人的父母们的欢迎,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阿达莫 (Adamo)、Serge Lama、米雷耶-马蒂厄 (Mireille Mathieu)、Hervé Vilard、Sacha Distel、Enrico Macias 。

六十年代的商业色彩浓厚的音乐浪潮对上一代的红歌星来说是一关,很遗憾,包括 Mick Micheyl 和 Philippe Clay 在内的部分老一辈歌星没有能够经受得住椰椰歌曲的冲击,然而大部分老一辈歌星都相当顺利地渡过了这一关,成为法国人至今也没有忘记的、经久不衰的歌星,这些经受住考验的歌星有:芭芭拉 (Barbara) 、让-费拉 (Jean Ferrat) 、夏尔-阿兹纳武尔 (Charles Aznavour) 、莱奥-费雷 (Léo Ferré) 、吉尔贝-贝科 (Gilbert Bécaud) 、朱丽叶-格雷科 (Juliette Gréco) 、雅克-布雷尔 (Jacques Brel) 、克洛德-努加罗 (Claude Nougaro) 以及 Pierre Perret 等等。至于塞尔日-盖恩斯布尔 (Serge Gainsbourg),天才的他在椰椰浪潮里如鱼得水,为朱丽叶-格雷科 (Juliette Gréco) 和弗朗斯-加尔 (France Gall) 所创作的歌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66年以后,在嬉皮士音乐爆炸以及在六八年五月运动逐步掀起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更加独立、同时也是词作者的乐坛艺术家。Antoine、尼诺-费雷尔 (Nino Ferrer) 和 Jacques Dutronc 创作了一些辛辣、讽刺的歌曲;Hugues Aufray 把 Dylan 的民谣摇滚乐带进了法国;米歇尔-博尔纳雷夫 (Michel Polnareff) 则以悠扬、抒情的流行歌曲在歌坛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随后,于莲-克莱尔 (Julien Clerc) 和 Michel Delpech 开创了矫饰气息浓重的法语流行歌曲,而若-达桑 (Joe Dassin) 、Nicoletta 和萨尔杜 (Michel Sardou) 等人则开始创作通俗的法语流行歌曲,通俗的法语流行歌曲在七十年代的法国更是如日中天。

 

六十年代歌曲选听:

Johnny Hallyday (约翰尼-阿里戴) / L’idole des jeunes (年轻人的偶像) (1962)

Claude François (克洛德-弗朗索瓦) / Belles Belles Belles (美人、美人、美人) (1962)

Adamo (阿达莫) / Tombe la neige (下雪了) (1963)

Claude Nougaro (克洛德-努加罗) / Cécile ma fille (我的女儿塞西尔) (1963)

Jean Ferrat (让-费拉) / La montagne (大山) (1964)

Nino Ferrer (尼诺-费雷尔) / Mirza (小狗米尔扎) (1965)

Barbara (芭芭拉) / Ma plus belle histoire d’amour (我最美丽的爱情故事) (1966)

Michel Polnareff (米歇尔-博尔纳雷夫) / La Poupée qui fait non (摇头的布娃娃) (1966)

Julien Clerc (于莲-克莱尔) / La Cavalerie (骑兵部队) (1968)

Joe Dassin (若-达桑) / Les Champs-Elysées (香榭里舍大街) (1969)

 

七十年代:焕然一新

 

七十年代的法国流行歌曲和电视有着紧密的联系,电视让歌星演出服上的亮片更加耀眼、给了歌坛一个更加 “闪光” 的形象。当时有一个民众争着抢看的电视节目叫“第一名”,常在这个节目中作客的有:米雷耶-马蒂厄 (Mireille Mathieu)、若-达桑 (Joe Dassin)、约翰尼-阿里戴 (Johnny Hallyday)、Sylvie Vartan、Nana Mouskouri、达利达 (Dalida) 以及 Sheila。当然,这个节目中的常客还有已经成为巨星的克洛德-弗朗索瓦 (Claude François)。克洛德-弗朗索瓦于1977年去世,他生前创作的最后几支歌曲直到如今仍然是经久不衰的名曲。法语称这时候的通俗、商业歌曲是 “variété”。

 

演唱商业性通俗流行歌曲的歌星很多,较轻松、诙谐的歌星有:Dave, Alain Chamfort, Gérard Lenorman, C. Jérôme 以及 Michel Fugain,主题较为沉重的有 Daniel Guichard。至于其父母也是艺术家的米歇尔-萨尔杜 (Michel Sardou),他的歌曲受到很多的争议,有人评论说他的歌曲很反动,但是他的唱片、磁带却卖得最好。

 

与此同时,出现了另外一些艺术家,他们既注重歌词又注意迎合听众的口味。于莲-克莱尔 (Julien Clerc) 就是这些艺术家中的典型代表。米歇尔-贝尔热 (Michel Berger) 是一个音乐奇才,他于1963年步入歌坛,后来成为法国流行歌坛的支柱。米歇尔-贝尔热在歌星 Véronique Sanson 刚开始唱歌时就为她作词作曲。1974年以后,米歇尔-贝尔热在为自己作词作曲的同时也为妻子弗朗斯-加尔 (France Gall) 作词作曲。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马克西姆-勒-福雷斯蒂尔 (Maxime le Forestier)、雷诺 (Renaud) 或者 Bernard Lavillier,他们都利用歌声对社会政治问题发表看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涌现了一些新的词作者和曲作者,如:1973年出了 Yves Simon、1974年出了阿兰-苏雄 (Alain Souchon) 和米歇尔-若纳斯 (Michel Jonasz)、1975年出了 Nicolas Peyrac 和 William Sheller、1976年出了 Philippe Chatel、1977年出了罗朗-武尔兹 (Laurent Voulzy) 和 Yves Dutrel、1978年出了Louis Chédid、1979年又出了 Francis Cabrel 和 Francis Lalanne。这些词、曲作者中,有些人写的歌成了经典,但另一些人却最终没有能够让自己颇受欢迎的歌成为名曲。

 

因音乐剧 "Starmania" 一举成名且经常在歌曲中对时政问题发表意见的巴拉瓦纳 (Daniel Balavoine) 一直在歌坛保持着辉煌。

 

最神秘的歌星莫过于 Gérard Manset 了,他从来不让公众看到他的面孔,他的唱片和磁带的封面包装上也从来没有他露出面孔的照片,他的歌深奥、难懂,要一遍遍重复地听才能明白他在唱什么,但是,他的歌却都成了听众百听不厌的歌。

 

在危机不断的七十年代,体现社会对传统通俗歌曲不满的法国摇滚慢慢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六十年代就已经崭露头角的雅克-伊热兰 (Jacques Higelin) 成为了蓬克摇滚 (punk) 的代表性人物,他的音乐会总是在观众的掌声要求下,一延再延,迟迟不能结束。在伊热兰 (Jacques Higelin) 之后,从1976年开始,法国摇滚乐团“电话(Téléphone)” 乐团迷倒了一片又一片的青年人。Trust 乐团是一个更具野性味的摇滚乐团 (Hard-rock) ,他的歌经常讽刺警察,对时政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嘲弄。另外一些蓬克 (punk) 歌星或乐团如:Starshooter、Bijou、Stinky Toys 和 Jacno 以及全摇滚乐团 Dogs 或 Little Bob 也都风靡舞台。

 

最后,七十年代末的法国流行歌坛上,最流行的流行歌曲要数反叛歌星塞尔日-盖恩斯布尔 (Serge Gainsbourg) 用 Reggae 旋律改写的法国国歌马赛曲。盖恩斯布尔 (Serge Gainsbourg) 不仅为他的伴侣简-伯金 (Jane Birkin) 作词作曲,而且也为一个叫 Alain Bashung 的十分深沉、擅长讽刺的歌星作词作曲。

 

七十年代歌曲选听:

Jane Birkin (简-伯金) / Melody Nelson (Nelson的旋律) (1970)

Véronique Sanson (韦罗妮克-桑松) / Besoin de personne (谁也不需要) (1972)

Maxime le Forestier (马克西姆-勒-福雷斯蒂尔) / San Francisco (旧金山) (1972)

Michel Sardou (米歇尔-萨尔杜) / Maladie d’amour (爱之病) (1973)

Michel Berger (米歇尔-贝尔热) / Message personnel (私人留言) (1973)

Renaud (雷诺) / Hexagone (六边形的法国) (1975)

Laurent Voulzy (罗朗-武尔兹) / Rock collection (摇滚集锦) (1977)

Daniel Balavoine (达尼埃尔-巴拉瓦纳) / Le chanteur (歌星) (1979)

Jacques Higelin (雅克-伊热兰) / Champagne (香槟酒) (1979)

Téléphone (电话歌团) / Bombe humaine (人肉炸弹) (1979)

 

八十年代:激光唱碟和流行歌曲排行榜

 

艾滋病的出现是八十年代的一件大事,同时,八十年代也是“财富滚滚的年代”,这些时代特征都在八十年代的法国流行歌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八十年代的法国,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所谓的“自由”电台和那些早已存在的老电台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电视也开始播出音乐节目,演出厅也变得越来越大。1984年之后,法国歌曲界开始每周评选流行歌曲50首,这一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唱片的销售。另外,1983年之后,激光唱碟问世,大大改变录音质量的激光唱碟彻底埋葬了老式的大唱片。

 

在这一新的背景下,八十年代的法国流行歌坛是新秀辈出。Jeanne Mas 是八十年代红得发紫的歌星,但是,她的走红期相当短,刚进入九十年代,她就不再受听众的青睐了。Jean Luc Lahaye 的歌坛经历跟 Jeanne Mas 差不了太多。由于流行歌曲50首这一评选活动,很多歌星只凭一首歌就成了明星,Jackie Quartz、Guesch Patti、Jean Schultheis、Rose Laurens、Desireless、Stéphanie de Monaco、Chagrin d’amour 等等都是仅凭一首歌就走了红。说到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不能不提的歌星有:阿兰-苏雄 (Souchon)、Cabrel、米歇尔-若纳斯 (Michel Jonasz)、雷诺 (Renaud) 以及让-雅克-戈尔德曼 (Jean Jacques Goldman)。戈尔德曼 (Jean Jacques Goldman) 的歌自1981年之后就开始是电台和电视台竞相播出的歌。八十年代的法国歌坛上其他一些经久不衰的明星还有:Marc Lavoine、帕特里夏-卡斯 (Patricia Kaas)、Liane Foly、Mylène Farmer、Florent Pagny、Maurane 以及瓦妮莎-帕拉迪 (Vanessa Paradis)。瓦妮莎-帕拉迪 (Vanessa Paradis) 刚步入歌坛时的清纯少女形象对她的成功有着不少的帮助。至于帕特里克-布吕埃尔 (Patrick Bruel),他在1989年时完全是商业和传媒的炒作对象。八十年代的法国流行歌坛不乏移民的后代,如:Karim Kacel、Amina、Sapho以及“居留证”歌唱团 (Carte de Séjour) 的 Rachid Taha 等等。八十年代,世界各地的音乐也慢慢渗入到了法国音乐界,包括 Lavilliers、伊热兰 (Jacques Higelin) 以及勒-福雷斯蒂尔 (Maxime Le Forestier) 等在内的艺术家都把世界各地的音乐融入到了自己的歌曲中。另外,一些歌星也投入到了人道事业中去,雷诺 (Renaud) 等二十多位艺术家1985年为埃塞俄比亚遭遇的饥荒进行义演,米歇尔-贝尔热 (Michel Berger) 和达尼埃尔-巴拉瓦纳 (Daniel Balavoine) 一起为非洲演唱募捐,巴拉瓦纳 (Daniel Balavoine) 最后于1986年在非洲的马里国去世。另外,幽默大师科卢什 (Coluche) 在戈尔德曼 (Jean Jacques Goldman) 的支持下创办了爱心食堂。

 

Niagara、Elli Medeiros、Affaire Louis Trio、Innocents 以及 Lio 都是八十年代为美国通俗流行歌曲在法国发扬光大作出贡献的人或歌团。艾蒂安-达欧 (Etienne Daho) 自1981年之后就以他优美的 dance 风格的歌而广受法国人的喜爱,沙勒莱利-库蒂尔 (Charlélie Couture) 则把很多经典的诗词用摇滚的风格来演唱,来自瑞士的 Stephan Eicher 在所有的音乐风格中寻找灵感、创作自己的摇滚乐,Jean Louis Murat 受人欢迎靠的是他那听起来怪怪的音乐。音韵全新的 Rita Mitsouko 二重唱给八十年代的法国歌坛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至于印度支那歌团 (Indochine),它则是法国版新浪潮音乐 (new wave) 的代表。

 

最后,八十年代末的时候,rap 音乐开始出现,但是,向歌坛已有势力挑战的,主要还是摇滚歌手。Manu Chao 这时所在的 Mano Negra 歌团以相对温和的蓬克摇滚 (punk-rock) 向流行歌曲排行榜 (Top 50) 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激烈的冲击。Négresses Vertes 歌团在自己的蓬克 (punk) 歌曲中揉进了调侃、戏谑的成份,VRP 歌团的歌风和Négresses Vertes 相似,只不过是更加无视传统。然后,1989年,一个名叫“黑色欲望”的歌团 (Noir Désir) 脱颖而出了,它那既浪漫又深沉、歌风介于 punk 和莱奥-费雷 (Léo Ferré) 演唱风格之间的歌获得了上上下下的法国人的认可。

 

八十年代流行歌曲选听:

Alain Bashung (阿兰-巴雄) / Gaby oh Gaby (Gaby是一个女性的名字) (1981年)

Chagrin d’amour (失恋歌唱团) / Chacun fait c’qui lui plait (随心所欲) (1981年)

Jean Jacques Goldman (让-雅克-戈尔德曼) / Quand la musique est bonne (音乐美妙的时刻) (1982年)

Indochine (印度支那) / l’Aventurier (冒险家) (1983年)

Etienne Daho (艾蒂安-达欧) / Tombé pour la France (为法国而死) (1985年)

Rita Mitsouko (丽塔-米佐科) / Marcia Baïla (跳舞的Marcia) (1985年)

Mylène Farmer (米莱娜-法尔梅) / Libertine (放荡的妇人) (1986年)

Vanessa Paradis (瓦妮莎-帕拉迪) / Joe le taxi (开出租车的若) (1987年)

Patrick Bruel (帕特里克-布吕埃尔) / Casser la voix (喊破嗓子) (1989年)

Mano Negra (马诺-内格拉) / King Kong Five (国王孔五世) (1989年)

 

九十年代:部族年代

 

九十年代:部族年代 九十年代法国歌坛的一大特点是流派众多。歌坛巨人盖恩斯布尔(Gainsbourg)在九十年代离别人世,老年的特雷内(Trenet)也于九十年代重新在舞台闪光,另外,激光唱碟的盛行使得唱片公司把以前老歌星的名歌都重新用光碟出版,因此,琵雅芙(Edith Piaf)、Sheila等老歌星也都重新时髦。前“电话”歌团的Jean louis Aubert以温和的摇滚风格成为了成功的独唱歌星,Pagny、帕特里克-布吕埃尔(Patrick Bruel)、瓦妮莎-帕拉迪(Paradis)、帕特里夏-卡斯(Kaas)以及米莱娜-法尔梅(Mylène Farmer)则都成为了法国歌坛的巨星,法尔梅(Mylène Farmer)的歌既忧郁又浪漫。法国雷恩市的流行歌星帕斯卡尔-奥维斯波(Pascal Obispo)既是词作者也是曲作者,歌坛偶像约翰尼-阿里戴(Johnny Hallyday)所唱的一些歌也是奥维斯波(Pascal Obispo)的作品,奥维斯波(Pascal Obispo)的歌旋律悠扬,1992年之后,他就赢得了听众疯狂的爱。德-帕尔马斯(Gérald de Palmas)1994年以一首歌曲而成名,但随后一直到2000年,他都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歌。Zazie和Axelle Red这两人都是以鲜明的个性以及作词、作曲的才能成为了大明星。Liane Foly的歌具有非常浓的爵士味,刚开始的时候,很受听众的欢迎,但很快就失宠了。Pow Wow的情况和Liane Foly相似,他那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只是在1992到1997年之间受到人们的喜爱。另外,带有阿尔及利亚风格的歌曲在九十年代的法国歌坛上也很有市场,哈立德(Khaled)、Cheb Mami以及Faudel就是因此而成为明星的。

 

九十年代法国歌坛的盛事是rap音乐的出现。反映郊区底层民众对时政不满的法国版rap音乐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歌词相当激烈,充满火药味。总的说来,法国的rap音乐更注意语言,歌词更富有诗意,节奏也不断地被更新。1989年诞生的Suprême NTM二重唱歌团是这一新的音乐形式的标志。同时,“杀手”歌团(Assassin)、Arsenik以及“苦涩部委”歌团(Ministère AMER)也都在这条路上发展。IAM歌团则把rap音乐马赛化,他们创作的rap歌曲,抗议的声音弱一些,但更注重歌词,更多地反映了他们所居住的城区的社会生活。九十年代rap音乐的另一位著名歌星是索拉尔(MC Solaar),他擅长文字游戏,但他的歌Funk味很浓。此外,Doc Gynéco所创作的rap歌曲更吸引注意力,喜欢他的歌的听众也更多。

 

九十年代法国歌坛所经历的另一场革命无疑是电子音乐了。在法国,电子音乐从来没有真正地成为大众喜爱的音乐,但是,它却遍地都是。电子音乐领域也出了一些名人,如:自从八十年代末就成为明星的Laurent Garnier。在Laurent Garnier之后,Ludovic Navarre(1995)、Dimitri from Paris、Bob Sinclar、Kojak、空气(Air)、尤其是巴黎二重唱演唱团Daft Punk(1997)都在电子音乐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些歌星或歌团的电子音乐普遍在国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的歌被英美人称作是“French Touch”。

 

法国摇滚乐团中最受欢迎的当数“黑色欲望” (Noir Désir)乐团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法国还出现了带有传统法国歌曲韵味的摇滚乐。Arthur H.乐团就是因此而于1990年受到社会关注的。之后,Mano Solo、Têtes raides、Tordue、路易丝-阿塔克(Louise Attaque)、Tryo、Miossec以及Mickey 3D也都因他们那些带着传统歌曲特点的摇滚乐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Dominique A、Mathieu Boogaerts、Katerine以及Sylvain Vanot也都非常有名,但他们的歌曲,配器基本上都非常简单。二十世纪末法国歌坛的标志性人物当数Zebda或马努-查奥(Manu Chao),他们两人的特点是把歌曲、摇滚、rap以及世界各地的音乐都揉在了一起,受到所有听众的欢迎。

 

九十年代流行歌曲选听:

MC Solaar(索拉尔)/ Bouge de là (动一动)(1990)

Noir Désir(黑色欲望)/ Tostaky (1991)

Pascal Obispo(帕斯卡尔-奥维斯波)/ Plus que tout au monde (胜过世界上的一切)(1992)

Khaled(哈立德)/ Didi (Didi是一个人名)(1992)

IAM/ Le feu (火)(1993)

Alain Souchon(阿兰-苏雄)/ Foule sentimentale (多愁善感的人)(1994)

De Palmas(德-帕尔马斯)/ Sur la route (在路途上)(1994)

Louise Attaque(路易丝-阿塔克)/ J’t’emmène au vent (我带你随风飘)(1997)

Air(空气)/ Sexy Boy (性感男孩)(1997)

Zebda(泽布达)/ Tomber la chemise (脱去衬衣)(1998)

 

二十一世纪初:轮回

 

世纪之交,法国歌坛的一大特点是周而复始。富有感召力的Christophe重回歌坛成为歌迷们的偶像,“印度支那”歌唱团(Indochine)重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后起之秀Dani和Valérie Lagrange仰仗着两位歌坛前辈达欧(Daho)和benjamin Biolay而在歌坛再生。另外一些前途似乎非常明媚的词、曲作者如:Bénabar、Sanséverino、Cali、Jeanne Cherhal、Grande Sophie、Carla Bruni或德莱姆(Vincent Delerm)都在依靠包括琵雅芙(Edith Piaf)、布雷尔(Jacques Brel)、芭芭拉(Barbara)、特雷内(Charles Trenet)、布拉桑(Georges Brassens)、阿兰-苏雄(Alain Souchon)或米歇尔-贝尔热(Michel Berger)在内的前辈们的名声。Benjamin Biolay和Keren Ann则强调,盖恩斯布尔(Serge Gainsbourg)或者Françoise Hardy对自己的影响非常深。与此同时,世纪之交的歌坛年轻一代也在为包括萨尔瓦多(Henri Salvador)和格雷科(Juliette Gréco)在内的歌坛前辈作词作曲。二十一世纪初,法国歌坛上年轻的明星是Matthieu Chédid,他那富有funk风味的歌再加上流光溢彩的舞台表演,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

 

世纪之交,法国通俗流行歌曲也是前程似锦,卡洛杰罗(Calogero)和德-帕尔马斯(De Palmas)成为了法国通俗流行歌坛上的大明星。人们重新对音乐表演表现出的热爱让Garou、埃莱娜-塞加拉(Hélène Ségara)、Patrick Fiori等人名声大噪。六十年代广播电台经常举办的歌咏比赛这时则由电视来举办了,听众一致叫好的Jenifer,向传统挑战的Olivia Ruiz以及十分传统的Chimène Badi,他们都是通过电视歌咏比赛而出名的。Lorie是青少年一族追逐的明星。年轻人前所未有地成为了唱片公司征服的顾客群。二十一世纪初,年轻人崇拜的明星是演唱rap歌曲的迪亚姆斯(Diam’s)、摇滚乐团Kyo以及创作优雅的R&B歌曲的科尔内耶(Corneille)。

 

世纪之交的法国流行歌曲选听:

Hélène Segara(埃莱娜-塞加拉)/ Il y a trop de gens(人太多)(2000)

Delerm(德莱姆)/ Fanny, Ardant et moi(Fanny,、Ardant和我)(2002)

Calogero(卡洛杰罗)/ En apesanteur(失重)(2002)

Diam’s(迪亚姆斯)/ Daddy(爹爹)(2003)

Corneille(科尔内耶)/ Parce je viens de loin(因为我来自遥远的地方)(2003)

M/ Qui de nous deux ?(我们两人中的谁?)(2004)(资料提供rfi)

 

法国歌曲:http://blog.sina.com.cn/m/zhirong#sort_7

艾菲尔博客:http://www.aifei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