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98年亚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向国务院建议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扩招之路,当然我也因这一政策有幸在第一年就踏入了一所本科院校,从而较早的接受了高等教育,可以说我是这一政策的收益者,但是最近两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况愈下使得人们反思当初的扩招的政策是正确的吗?因为如今的就业率极低使得许多人大力抨击以前的扩招政策,我认为是不理性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虽然我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但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我是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考虑的,试想如果没有扩招这一政策多少人会无法享受到高等教育,从而难以开拓另一样的人生,从而遗憾终生,今天就业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就蛮加指责,这怎么能行,和去年出现的对改革大讨论一样,我认为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即市场化的改革主导思想和教育的产业化是正确的,但在中间过程产生了偏离,比如说改革,如今许多改革在制定上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在中间执行过程中由于改革的主体单一,且许多改革不透明,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所以许多改革被利益集团挟持了,这就出现许多惠民的改革时常出台,但老百姓却时常得不到实惠的原因,因为改革所带来的利益被利益集团寡占了,同时由于改革时常掌握在强势手中,他们控制改革,设计有利于自己的改革,并在改革的过程中攫取巨额的利益,所以许多人对改革失去信心,因为即使实行改革他们也得不到较多的利益,还不如不推动改革,因为推动改革就等于又给利益集团制造赚钱的机会,这样更会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的幅度,他们不会那么傻的,他们选择的是冷漠和不关心,类似改革,教育扩招政策也是非常正确的,但在中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现在许多高校实行的是宽进宽出的政策,这就产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过分看中学校的学生的人数,而忽视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扩招,许多高校的各种供给均不足,特别表现在师资方面,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不能在庸师,劣师的教育下学习,因为他们很有可能误人子弟,很有可能浪费孩子的时间乃至青春,青春是无价的,是不容践踏的,这也是之所以许多农村人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城里上学的原因,这也是上学难,上学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由于许多高校把自己学校刚毕业的本科生留下来从事难度极高的本科教学,本身他们学的就不精,他们怎能站的更高把学生教好呢?只不过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完大学毕业拿到毕业证,从而使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可见一斑即师徒二人同考研究生,最后还是学生先考上,且考的分数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是不言而明的,我切身感受现在许多院系只是由一两个高手撑起来的,我感觉许多高校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少,大多靠自学,但自学要求人自觉和要求人有目标才行,只在这两年工作难找了,才出现考研热,继而自学热,刚扩招后的年,教学质量是很差的,因为大家没有学习的动力,因为宽进宽出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工作又很容易找,怎么会再干那辛苦的学习事了呢?当然由于扩招毕业生的数量确实增加了,而社会又提供不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又未能随形势的发展而有所调整,所以出现就业率很低的现象是自然的,这一现象的消除有待于各方作出调整,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可能是自发的,但是出现这一问题,我们不应质疑扩招的正确性,应该明确扩招的正确性,正如我们必须明确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市场化的结论是正确的一样,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许多无畏的争论,从而为问题的早日解决争取更多的时间,在此我还是想说扩招本身没有错,而且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举措,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同时努力寻找致使就业率低下的原因,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政策加以解决,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如该宽进宽出为宽进严出,以使更多的人能上大学,同时也使更多的人不容易离开大学,这样就在中间环节建立激励机制,督促各方搞好教学和学习,同时还应改变现有的培养方式即变知识性教育为实践性教育和职业教育,以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
扩招真的扩错了吗?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