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起、成立和募集“母婴基金”的倡议书
中国政府、社会及各界有志人士:
本倡议来自下面的真实故事和场景:2001年7月中旬,笔者在武汉市某职工医院实习,当时是住院产科的实习医生。产科护士每天早上8:00要例行一项公事,即把产科所有新生的婴儿集中在护士工作间,给“宝宝”们洗澡、换尿布和注射疫苗。将所有的婴儿集中后,劳作的护士们有短暂休息的时间,此间,富有爱心的护士医生们便会在其中挑选可爱的“宝宝”逗乐。笔者多心观察和思考了这样一种现象:这些被逗乐的可爱的“宝宝”们,一个个胖胖地、白白净净,乌黑明亮的双眼睁大了骨溜溜地转,仿佛对这个降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欣慰,护士医生们的逗乐更是让他(她)们小脸堆笑、手舞足蹈,越逗乐他(她)们越都乐,逗与被逗的人或者“大人”与“小人”都越是开心和惬意,医生护士们聚在旁边,好一派祥和与安乐!
可是,笔者却隐约感到了一阵凄凉!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那些安静地躺在婴儿车里的小家伙们吧,相信稍有思考的人们看到他(她)们的那种面容与表情都会永生难忘!那是一副怎样的面容:瘦弱地身子,灰暗地肌肤,紧闭地双眼和紧锁的眉头,一脸地痛苦和愁容,又仿佛在控诉着什么?是什么让一个幼小的新生命都有了如此强烈而复杂地面容与表情?是什么让他(她)们都懒得睁眼看看我们这个提倡大伙关爱而庞大的社会?更让我沉思的是,充满爱心的大家象逗乐可爱“宝宝”们一样主动去逗逗他(她)们,他(她)们却“不解风情”“嚎啕”大哭,哄都不能哄,大家只好不再“自讨没趣”,任由其安静或大哭。
原来,此时我已感受到了一种,人从一生下来就固有的不公,这是一种多么让大人们心寒地不公!两类宝宝们恰好代表了两个极端,可爱的宝宝们因为讨人喜欢,经常有人逗乐,从小他(她)的思维就积极,聪明又灵活,开朗而乐观。从此开启了人生的一个良性循环,在人生成长的每个环节里,他(她)们将都不缺少被关爱和关注,他(她)们处事具有高度地自信和乐观,这是社会和我们总是非常欢迎的!而另一个极端的宝宝们多半没有这么幸运了,除了身体瘦弱以外,他(她)们思维僵化,性格闭守和内向,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勇气和信心,如此也开始了至少是人生经历中一段恶性循环的过程:越是闭守和内向,越是缺乏信心与勇气,越是做不好事情,越是缺乏勇气和信心,越是消极和闭守……
是的,有人说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公”,可是您是否想过他(她)要经历怎样地心路历程和思考,他(她)要经过怎样地顽强和拼搏呢?这些都还是未知数,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地社会上,能不入歧途顺顺利利弥补先天缺陷和不足,和谐地融入这个社会大家庭的人是少数和幸运地!您是否关注到了频繁地在校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犯罪或自杀的报道与新闻?试问太多先天不足的人,拿什么在这个社会立足和参与竞争?
追究和探讨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公”,其实社会发展与贫富差距是重要原因。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自然妈妈怀孕时候被照料地好,营养摄入充足与合理;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妈妈怀孕了不仅得不到充足与合理的营养,更加没有好的照料与休息,自然生下来的宝宝不那么“可爱”了。我们承认先天的不公,我们承认社会的不公,我们承认发展过程中的不公,试问我的祖国、政府和人民,对于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公”我们无能为力、视而不见和置之不理吗?我们难道就不能让怀孕的妈妈在孕期好好地休息和汲取营养?我们难道真的就这么无能为力了吗?世界上不是没有国家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和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还在踌躇和犹豫什么呢?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婴儿是明年的青年,婴儿的素质是青年素质的根基,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我谨以个人身份,强烈呼吁政府、社会和各界有志人士,关注民族未来,关注母亲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素质,积极发起、成立和募集“母婴基金”,争取在这方面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