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天津社会科学院院党组领导立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凭着坚强的党性,务实创新的作风,适应新形势,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加强和改进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既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又符合天津社会科学院具体实际的发展新路子,为天津社会科学院全体职工的发展营造了一片精神绿洲。自天津社会科学院敲响第三个五年规划的战鼓,院内外新人新事新风尚新年屡添新篇。

春在潇潇细雨中。阳春三月,袅袅飘升的和风熙熙,弥漫流泻着湿漉漉的空气,给我们挑灯夜战的社科人,平添了几分绵绵柔柔的温湿甜润。“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总是让人陶醉。天津社会科学院形势很好,发展很快,单位全面进步,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可谓盛世。常言道:“盛世趋进,乱世趋遁”。在盛世之下,我们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机遇也非常好,我们不必搞邪门歪道,只要认真做事、认真做人,一心一意,努力奋斗,就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不断取得进步。悠哉,天津社会科学院之美景!喜哉,天津社会科学院之盛况!壮哉,天津社会科学院之前景!乐哉,天津社会科学院之才人!

当然,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人要前进,首先要保证不退步。那如何保证不退步?《易经》上经,坤卦,六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就是诚实。“方”,就是方正、公正、明亮。“大”,就是厚道、敦厚、质朴、和善。一个人宽宏而大气,宽厚而本真,既能容事更能容人,能宽容别人的过失,包容一切。唯有“大”,才能成就大事,铸就大业。做到了“直、方、大”,“不习”,也能“无不利”,不会吃亏,不会受伤害。如果我们与社会科学院党组领导保持了一致,适应了社会科学院第三阶段五年规划展的最基本要求,“直、方、大”会保证你不受伤害,不会吃亏。如果我们做到了工作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即做到了称职,达到了合格,那我们不会受伤害,就是不会被高职低聘、不聘,这就是“无不利”。其次要立得住。什么是“立”呢?它的本意,就是独立,不依附于别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生存、发展、进步。“做人守规矩方立得住,艺术破藩篱才出得来”。《庄子•内篇•逍遥游》中有句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水积不厚无以载大舟,人积不厚就立不住,更无以成大业,而积厚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当我们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处于无限遐想之中时,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我们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行动纲领。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坚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才能成为一名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人的方向。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很难创新。我们应以此为准绳,与时俱进创新,艰苦奋斗创业,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为发展和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做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无论是在社会科学院第三个五年规划里,还是其他更长的时间里,不管领导和同事把我们放在哪个岗位上,作为一高级知识分子,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尽心、尽力、尽职、尽现,用心、用情、用良心干好本职工作。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始终推崇一个“实”字,“老老实实做人,做好人,利人利己;踏踏实实地做事,认认真真,用心作事;扎扎实实做学问,提高自身素质。” 要在我们心中深深地扎下根,要成了我们社科人为人处世的座右铭,这是永恒的信条!虽然有时我们付出的比别人多一些,报酬可能还会比别人少一些,尽管偶尔也会感到不平衡,但我们的付出会从另一方面得到补偿:工作做得多,会让你的工作能力和经验超过别人,也会让你在众人心里留下一个公正的评价,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贬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只要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我愿意做个老实人(不窝囊,不愚钝),尤其是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只有认真地将手中的工作做好了,心里才会踏实,心情才能愉快,生活才有味道,生命才有价值!尽管离院党组要求的“做一位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还有不少差距,但是我心仪已久,一直向往之。我很老实,但我很智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