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终身难忘的采访


我刚入行的时候,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电建人”

当时我也是刚开始了学习写作,由此而感写出了我的“处女”诗篇:

 

《电建人》

少男说                                少女说

你是吉卜赛人                    你不会生活

终日流浪在荒郊野外         灯红酒绿的月光下

没有一个安定的窝儿         没有你的身影

小朋友说                            诗人说

你是杂技演员                    你是蜡烛

日日爬行在条条银线上     为给大地 带来一点光明

只是没有舞台和掌声         而把自己无息地点燃

美术家说                            我说

你是一尊塑像                    你是电建人

黝黑的脸上                        万家灯火

凝聚着质朴与刚毅             有你的汗水与青春

电建人

你留下的铁塔银线

是丰碑

一座不刻名字的历史丰碑

 

依稀记得刚加入电力行业的时候,我对一个电力建设的施工队长、劳模进行了一次终身难忘的采访。

作为一个参加了国内许许多多的大型电力线路、变电站建设的施工单位来说,采访到新闻不足奇怪。更何况这个单位当时参加建设的是国家第一条500千伏的直流核电外送工程---大亚湾核电建设呢。

经过两天的构思、执笔,终于发表了一篇相继被《中青报》和一些省市转载的文章:

《原始森林中的“青春部落”》

这是一个宁静地早晨。罗浮山脉原始森林中,万物刚刚苏醒。一支头戴或红、或绿安全帽的队伍,错落在绿的树丛白的雾气之中。他们背负着沉重地施工工具,默默无语地走着。这就是被河南省省直机关团委命名为“青年突击队”的河南送变电公司二处四队的队员们。此刻,他们正冒雨到山顶组立核增线122#铁塔。

 

 

雨季的山路,陡险且不说,单是路上两处的水流遄急的山涧就让人生畏,雨后混浊的急流使汽车都无法通行,更何况是赤脚涉水呢?难怪大学生齐涛戏称上、下班为“四渡赤水”了。

 

 

“不用看了,过吧。”队长***说道。他熟练地脱下“解放鞋”挂在脖子上,用安全带把几个青工连在一起,向溪水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水沟里怪石锋利,杂草丛生,他们的脚上被划破一道道的“血口子”,渗出了血。在缺医少药的原始森林里,唯一的办法就是摘片芭蕉叶子包住伤口,脚往胶鞋里一塞有继续赶路了。电建工作的艰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家属,还都以丈夫为是在繁华的深圳工作呢,总想找个机会来玩玩。然而有一天,当司机把队长的爱人和四岁的小女儿送到四队的驻地时,她。。。却惊呆了:一片不宽的山腰上,竹杆和油毛毡搭的简易棚子里四处漏水,整齐的床铺上散发着刺鼻的霉味。

 

 

“* ,你骗我,上月你还写信说你们住在离深圳不远的果园旁边,上下班有车接送,晚上还可以去深圳看夜景,可这。。。。。。”她语塞了。委屈的脸上挂满泪花。原想去信安慰一下妻子的***,这时无言以对了。温顺贤惠的妻子看出来了他的心事,说道:“**,你去忙你的工作吧!不用操心我和孩子,深圳有机会再去吧!”

 

 

这位纺织女工深山里一住就是40多天,到走还不知道深圳是个啥样子。当她带女儿回到郑州,有人问起深圳是个什么样时,天真的小女儿说:“深圳有大山,有树,还有。。。。还有爸爸的大铁塔。”

 

 

当一座座铁塔在深山老林耸立时,蜿蜒的高压线给特区经济建设输送这血液,而这些电业“吉普塞人”却又要走了。他们留下的不仅是一条线路;而是用自己青春的心血和汗水浇注成的一座座不刻名字的历史丰碑。

 

在结束采访后,这个电力施工队伍中奋战十余年的施工队长也因一身疾病而调回了基地工作。在他女儿纯真而童言无欺的话语里描绘出的深圳中又让我陷入了另一个深思中。。。

“深圳有大山,有树,还有。。。。还有爸爸的大铁塔。”

辛酸之余,我又写出了:

《另类的"流浪”》

世人都夸行业好  流浪生活谁知晓?  一年四季往外跑!

光明使者美名扬  酸甜苦辣君问谁?  一脸沧桑送电工!

春夏秋冬乡村游  条条银线情寄了?  铁塔巍巍我之魂!

山高林密水喘急  试问汉子可知退?  河南小伙树丰碑!

披星戴月忙早晚  一身征尘何时理?  把酒问天显性格!

婚事亲事家里事  父母来信问归期?  男儿热血也有泪!

卿卿你我也有时  千里电话探汝心?  不是情哥不深情!

老婆孩子热炕头  天伦之乐享何时?  朴实工友心期望!

漂泊一生终也归  病体伤痕怎疗养?  

朋友!

看了这些后,您明白了什么是电建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