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0.4左右”究竟是左还是右


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4 日发布报告称,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比较大,“总的看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在0.4左右。而且这还是在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难以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把后者也算上,则计算出的实际基尼系数肯定要更大一些。”
 
官方权威机构正式发出这一警示,无疑值得期待。但是,即便是这样高规格的权威说法,仍然谈不上“振聋发聩”——这是因为:一,类似或者说更接近事实真相的分析和警告,学界和民间早已无数次地发出过;二,上述说法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含糊之处。
 
其一且不论,单说其二。从报道文字中,我们看不出“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在0.4左右”这样的结论,是如何推演出来的;报道只是说: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论断是基于“全国城市居民综合社会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及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作出的)。既然有正式的数据,那么,由此所得出的结果——基尼系数是多少就应该是多少,怎么能含糊其事地来个“0.4左右”呢?我这样追问并非吹毛求疵,因为这一数字究竟是“左”还是“右”关系甚大——这个0.4的基尼系数,是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一旦突破这一“警戒线”,就意味着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偏大”,刚刚达到或者逼近,尚可勉强称之为“比较合理”。
 
报告也承认,“0.4左右”的基尼系数,“是在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难以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把后者也算上,则计算出的实际基尼系数肯定要更大一些。”——这个更大一些究竟是大多少?虽说难以准确估计,但有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估算数据?既然“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那么加上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不管多少),这个0.4究竟是“左”了还是“右”了?难道还不能作出准确的或者说更加逼近真实情况的判断——大大方方地承认基尼系数实际上已经突破0.4大关吗?
 
国内外的经验教训都已证明,基尼系数的每一次微小变化,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强烈的感应。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拉美国家近年来由于基尼系数的增大而导致社会动荡不断、政治危机频发、绑架和抢劫案件大量增加。在社会总体财富增长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底层民众的利益,就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群体享受不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一旦这个庞大群体被排除在发展之外,那么这个社会就很可能会爆发各种危机,经济无法持续、稳定地发展,和谐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0.4究竟是“左”了还是“右”了,或者说,究竟是已经“达到”还是已被“突破”,这个问题很重要,决不能含糊。况且,这个“0.4左右”还仅仅是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尚不是包括农民在内的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