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眼光和人文主义关怀


(作者注:这是我写于2001年的一篇旧作,重读以后,觉得仍有现实意义,遂把它收录到这里,供参考。)

  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我的一个很深切的体会就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我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在看待问题上有了一个相当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讲话中,就是世界的眼光和人文主义的关怀。

  比如,讲话的开始段:“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也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追求进步的人们一道,瞻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光明前景。”短短的两句话,却传递给我国和世界人民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步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的一个执政党,同时也是需要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政党。

  再比如,讲话的结束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简单的几句话,实际上反映出我们党对多样性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转变。过去,我们也意识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内心深处却觉得只有社会主义才是最好的(即使有些困难和问题也只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所有的社会制度都应该进化到社会主义才对。无形中,也把不符合我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东西都看成是洪水猛兽,看成是我们的敌人。而既然是敌人,那结论当然也只能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了。但是现在,我们的观念却有了很大或者说相当大的变化:我们不仅(或者还要再加上终于)承认世界的多样性,而且开始倡导尊重,“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不言而喻,所谓“各国”,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说,以往我们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看成是对立的集团,那么今天,我们已经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看成是并列的了。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个世界比作一个彩色花环的话,那么,我们只是其中比较夺目的一种色彩,我们不再要求这个花环只拥有一种色彩,而只愿与其他色彩一道,把这个花环打扮得更加美丽,更加生机勃勃。

  近几天,我抽出时间完整地看了电视连续剧《小宝 ·康熙》。其中一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九难师太也就是明朝的太平公主,非要杀康熙皇帝以反清复明。韦小宝就劝她说:你要反清复明,可是你那个明朝有什么好?它如果好的话就不会被清朝所替代。你杀了康熙很容易,但你能保证接下来的皇帝能够使全国百姓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吗?!是明朝还是清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执政能让天下太平,让全国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如果你能保证这一点,我也可以帮助你杀掉康熙。

  一席话说得九难师太无言以对,并且终于恍然大悟,弃剑而走。连杀父之仇也不报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想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带领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也许很多人都能说出很多更大的道理,但我想,归根结底,实实在在的道理只有一个:让中国强大起来,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一个政党能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能不能产生向心力和号召力,也不在于它的政治主张如何,而在于它能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过去,我们也常讲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但我们所放眼的却是如何将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拯救出来,这里其实隐含着一个前提,那就是与我们的制度不相吻合的国家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华夏之后,我们却发现外面的世界与我们想象中的有着很大出入,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甚至有些奇怪,为什么他们明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却依然悠闲自在,洋洋自得于那“虚假的繁荣”?我们甚至也会想,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哪怕就让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怕就是虚假的繁荣,能够让我们悠闲自在一把、洋洋自得一回也是好的呀。

  我想,作为一个老百姓,作为老百姓的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可能无法重新选择自己的国家,但他们有权选择幸福的生活,有权选择能够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能够让他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的政党或组织。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句话,真的很值得全党同志深思呀!

  八十年代中期,我作为一个大学生,曾经到仪征化纤去参观。当时他们的厂领导班子是在一栋最简陋的红砖房中办公的。我们好奇地问有关领导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说:要把最好的办公条件留给广大职工。十几年过去了,那里现在的情况我不甚清楚,但在当时,我内心的最大感受是:这个厂虽然是负债经营,但大有希望。因为它的领导班子把职工群众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利益还重,他们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优先考虑职工群众的利益。想想江总书记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再比较一下当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以及革命战争时期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的生活与工作条件,我们能不有忧患意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