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已现还是若隐若现?


最新一次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基金经理对股市的信心大幅上升。接受调查的基金经理中,有54%认为当前我国股市处于牛市阶段,比两个月前增加30个百分点。

    基金经理对股市的乐观,在K线图上初步得到体现。到上周,上证指数周K线连续9周收阳,这在近年十分罕见。上证指数曾在1997年初连续14周收阳线,之后即便1999年起的“5.19”行情中也只出现过连续7周收阳线。自去年12月6日吹起反弹的号声,上证指数到上周末已连续上涨了18.85%。一些标志性蓝筹股的反弹力度更强劲,例如,中国石化自去年11月以来已连续上涨近三成,浦发银行去年6月步入反弹通道至今上涨超过六成。另外,此次基金经理调查还显示,58%的基金经理认为当前国内股市定价偏低,认为偏高和合理的只分别占23%和19%。换句话说,基金经理非但认为牛市已现,而且牛市的空间还很大。认为12个月后股市将上升的基金经理高达94%,其中,39%认为将大幅上升。

    本轮反弹行情的功臣首推G股和准G股,G陆家嘴、G宏峰、G深振业等个股都在加盟G族的当天填满权。G陆家嘴股改对价为10送3.5股,自然除权的当天填满权就意味着上涨逾35%。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桂浩明称,G股较之非G股在比价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投资价值明显高于非G股,投资者应该考虑逐步加大对G股的投资。他还认为,虽然今年6月“锁一爬二”限制的到期将使部分G股的原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但G股的价值投资优势不会因此消失。如果市场因部分G股的原非流通股流通而面临资金压力,由于比价效应的作用,其影响决不会限于相应的G股,而是整个大盘。而且,这个因素是早就有预期的,原非流通股上市的压力一般都会提前得到消化。

    与此同时,曾被部分券商研究所视作今年股市制约因素的宏观经济增长背景,也有专家站出来“翻案”。有经济学家认为,担心实体经济降温会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并拖累股票价格,看上去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更不符合事实,实体经济降温反而会刺激股市回暖。其理由是,在实体经济繁荣的时候,投资回报较高,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股市中的资金就会短缺;相反,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资本出现过剩,多余的资金会流向股市,股市就出现繁荣。

    不过,仍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十分谨慎,甚至错过了本轮反弹行情。到目前为止,证交所规定的上市公司2005年年度业绩预计已经截止,沪深两市共有562家上市公司预告了2005年业绩,预忧公司比预喜公司多了113家。其中,预计2005年业绩与2004年相比降幅在50%以上的有101家;另有234家公司预计亏损。这显然成为部分投资者的一大心病,在他们看来牛市还只是若隐若现。上证指数周K线近期连续9周收阳,而1999年的“5.19”行情最多只有连续7周收阳线,说明目前的上涨还比较温和,周K线9周收阳的力度远不及“5.19”行情那样的大牛市。另一方面,部分投资者担心股指只是在目前“真空期”表现得较特别。新股发行及再融资尚未开闸、“锁一爬二”限制未到期、绩差年报未亮相,构成了难以再现的“真空期”。而“真空期”过后的股指能否经得起考验,才是本轮行情是否会演绎成牛市的关键。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植根,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加,导致了股市资金供给号召力的减弱。说到底,价值投资大旗树起后的教训,已使投资者不敢轻视业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