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弹指一挥间。
“狼来了”那个曾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号,言犹在耳,而一转眼,在经历了期盼、欣喜、担忧,最后归于平静的心理起伏之后,如今已不再被提起,取而代之的是“我来了”。五年,我们完成从被动到主动、从守到攻的艰难历程,开始由困惑而自信的超越。伴着这种转变,以银行业履行入世承诺为标志,我们通常所说的“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进而迎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开放使中国强盛,封闭使中国落后”,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这样强调开放对于中国的意义。其实,这更是中国人民在彻底结束百年屈辱历史后的一种价值认同。现当代的中国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融入世界。尤其是1978年以来,中国在国内改革的促进下加快了开放的步伐,从“复关”到“入世”艰苦的“马拉松”谈判,最终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黑发谈成了白发”从未放弃努力,彰显了中国更深层次融入世界的决心。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家庭,作为新成员的中国,给了世界一个承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切实履行入世承诺的基础上,努力推动世界多边贸易发展。
履行承诺是世贸组织成员的义务。我们一直在努力。如果说在5年前,甚至是一年前,世界的目光还带着些许怀疑的话,那么现在,看看中国的成绩单,足以让这种怀疑的眼神换成信任的微笑。拉米给中国入世5年的表现亮出了高分:A+。这个评价应该比较客观,因为,我们不但按照承诺时间表进行开放安排,甚至在许多领域早已提前开放。
中国的开放,给世界的经济带来了活力。数据显示,在中国入世当年的2001年,还在低谷徘徊的世界经济,全年经济增长率只有2.6%,而此后2002-2005年的几年间,世界经济持续走强,增长率分别达到3.1%、4.1%、5.3%、4.9%,2006年预计为5.1%。世界经济在复苏中强劲增长,虽然不能说都是中国入世带来的显著变化,但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给世界贸易提供了一个巨大的 出口市场,这一积极因素的贡献有目共睹,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马力十足的发动机。
世界贸易组织的接纳,为中国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动力,我们分享了入世的红利。自从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之后,被认为面临挑战最大的政府,以履行入世承诺为契机,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透明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渐行渐近。而在经济发展上,表现更为抢眼:2001年GDP为10.9万亿元,2005年超过了18万亿元,今年预计接近20万亿元;2001年进出口总额为5100亿美元,而2005年突破1.4万亿美元,今年前10个月就已经突破了去年全年的记录。
入世前的争论不再,当时所担忧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我们的汽车产业没有垮,我们的农民没有因此大规模失业,外贸逆差没有出现,等等,一切都比想像的要好。原来,同台竞技,对手也不过如此。我们的心态变了,变得充满自信。
自信,不会总是被动防御,更是主动进攻。如果说履行承诺是一种程序性的被动应对的话,那么,参与规则修改和制定,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就是主动出击,中国正在为多哈回合的恢复作出努力。此外,中国也在努力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已与东盟、智利和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谈判正在进行中。中国正在更主动、多维地融入世界。
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主义正在抬头,正威胁着双多边贸易的发展。同时,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全球化浪潮中被忽视甚至受损。这些都不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协调。建设一个和谐世界正是中国政府的新主张。
世界和谐首先需要相互尊重,需要互利共赢。不利的买卖谁也不会做,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贸易也如此。正如11月14日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和温家宝总理会晤时说,“平衡中美贸易关键是扩大对华出口,而不是限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尽管国家利益至上,但各方的利益和关切需要平衡。多做加法,对谁都有利。应该说,让各方尤其是发展中成员公平分享世界发展的成果是全球化的命运所系。只有发展中成员真正发展了,世界才可能和谐。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扩大与非洲的合作,为促进非洲的发展做出各种努力,这应该是一个样本。
当然,在融入世界的征途中,我们在自信之余还需多些谨慎,在扩大开放的同时,也需要在合理合法的框架下预设防火墙。毕竟不确定因素很多,正如有评论说,入世五年仅仅是起步,尚有蜿蜒崎岖的山路需要攀登,我们还在爬坡。入世可能带来的利益,我们还没有充分享用,入世必将带来的考验,我们也还没有全部经历,入世最终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