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2006④:5年大变样--3个视角看靓丽港城


●5月20日,倍受瞩目的市重点工程———牟平区养马岛天马广场二期工程竣工。至此,天马广场成为我省建设面积最大、景观内容最为丰富的海岛广场。作为全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天马广场二期工程2005年1月正式启动,总投资4500万元,突出了以天马广场景区为轴心的深层次开发,主要建有阳光广场、秦皇文碑等人文景观,并配套完成了天马路拓宽、水上娱乐区建设、广场绿化美化和照明等工程项目。

  ●5月29日,红旗东路暨魁星楼隧道工程正式开工。这项工程总投资约1.9亿元,它西承已建成的红旗中路,向东穿越魁星楼山、台湾村小区,与观海路相接,全长约2.55公里,其中,道路工程长约1.6公里,双向6车道;魁星楼暗挖隧道工程长1023米,双洞4车道,每洞净宽11.5米,净高5米,既是我市第二条暗挖施工隧道,也是我市城建史上第一条长度超过1000米的隧道。整个工程计划2007年年底前竣工。

  ●6月11日,市区金龙桥西侧、山海路塔山游乐城北侧等公厕建设同时动工,市区城建重点工程之一的公厕建设全面启动。公厕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后,市区如厕难的现象基本能得到解决。

  ●7月,烟台火车站改造工程有了初步的实质性方案,火车站前的烟台饭店现已完成拆迁,火车站周边脏乱差的局面大大改变,火车站改造进程进一步加快。12月,位于芝罘屯路路北的临时火车站———过渡站项目开工,计划明年3月份建成使用,火车站主体改造工程也将随之启动。

  城市,承载着希望。

  城市,孕育着梦想。

  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正在我们这座城市向纵深推进。从“年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到“五年大变样”,一系列精品工程异彩纷呈,一个个奋斗目标全面实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魅力进一步显现,广大市民的自信心、自豪感显著增强。

  2006年的烟台,生机无限。

  视角一:
  一个市民满目葱茏的“多变”之年


  在芝罘区凤凰台街道,一排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陆续兴建的住宅矗立在山脚。69岁的楚凤六街22-5号王均桓老人,一直在这里居住。

  2006年,王均桓发现,居住的小区一切都变样了:破碎的道板砖不见了,违章建筑拆除了,路灯更亮了,绿化更美了……这一切变化是从今年3月开始的———市政府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把凤凰台街道办事处的6个社区纳入了改造范围。在轰轰烈烈的整治活动中,城管部门拆除了违章建筑,整治了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对地下管网、街巷道路、路灯、园林绿化、环卫设施、消防设施等进行了建设配套和改造调整。这个地处市区一角的居民区,脏乱差的局面彻底改变。

  王均桓所在的凤凰台街道环境综合整治,还在继续进行当中。2006年,这种变化也在市区各个地方出现,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共涉及凤凰台街道、白石街道9个社区,面积达11平方公里,受益居民2.4万户、7万余人。与此同时,市中心区42条主次干道全部修复,城市道路状况明显改善。肇泰河等3条河道铺设了1.2万米的污水截流管道,虹口河末端等7条河道得以清淤,开元新村等10处涝洼地段基本解决。结合市区园林绿地调整,今年我市在市区共建设文化广场桂花园等特色园9个、商城广场红叶林等特色林15个,新增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了38个社区公园,为市民提供了地点更多、环境更美、设施更全的休憩活动场所。

  视角二:
  一个建设者披星戴月的实干之年


  11月9日晚,烟台体育公园体育场流光溢彩,山东省第21届运动会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烟台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在此后的日子里,省运会、省残运会的篮球、体操、游泳、跳水等多项比赛,以及两个运动会的闭幕式相继在新落成的多功能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举行。

  18个月,近5亿元概算投资,建成了两大场馆。一个规模如此浩大的建设工程, (下转第二版)

  五年大变样,实现了(上接第一版)倾注了建设者多少心血,谁也无法估算。市体育局副局长、烟台体育公园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白英山说:“一年多来,我们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市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和多功能体育馆建设,是体育公园二期工程的重心。两个项目分别于2005年2月和4月正式开工建设,此时离21届省运会开幕式仅有一年多的时间。两个场馆能否如期完工,不仅关系到能否如期承办省运会,更关系到烟台的对外形象。

  12月20日上午,站在体育公园主干大道一边的雪地里,白英山讲起当时的情景,依旧一脸严峻:“为保证如期完工,我们倒排工期,背水一战。”在这两个场馆工程攻坚阶段,最多时进场施工的合作方达50多家。为推进工程进度,白英山白天在工地上现场办公,随时调度;晚上则和大家围在临时搭就的简易指挥部办公室里,安排新一天施工进度,调度下一段的材料保障供应。

  今年1月,烟台在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雪之后,天气骤冷。白英山告诉记者:“当时,工程正赶上屋面安装和泳池贴砖阶段。屋面安装的工人们身系安全带清雪作业,还可以继续施工,但泳池贴砖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按常规,烟台已不适应低温湿作业,如果泳池的砖贴不上去,直接拖后期设备安装的后腿,最终将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完工。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请专家出主意、想办法,最终采取馆内建暖棚,供暖贴砖的作业方案,终于在春节前完成了施工任务。”

  与挑战决战,与时间赛跑,在白英山们的奋战下,体育公园两场馆最终分别提前3个月和1个月竣工。

  视角三:
  一群决策者面向未来的探索之年
  

  “‘五年大变样’的全面实现,为我们的城市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站在已于今年8月竣工通车的幸福南路人行道上,市建设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吕道光给我们描绘着下一步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立足新起点,奋战新五年,打造新烟台。

  吕道光告诉记者,烟台的城市建设尽管在上世纪有一定基础,但是发生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近五六年。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红旗西路新建工程、化工路延伸改造工程、烟台国际会展中心及配套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城建工程相继开工,39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宽了城市建设的视野。他说,今年,仅由市建设局牵头实施的9项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已有3项建设完成,其他跨年度项目正在按计划加快推进,6条道路总计31.5公里,完成投资近4亿元。

  “没有一种经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城市建设也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创新。”吕道光介绍,为了加快城市发展,2001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适度举债、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思路;2002年,将城市建设的近期目标细化为“年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针对组团式城市的特点和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不强、区与区之间结合不够紧密、作为一个整体城市形象不够明显的实际,我市确立了“突出膨胀烟台中心城市的规模与实力,加快五区融合,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形成山、海、城、岛于一体的组团式海滨城市”的发展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2002年以来,我市拉开城市大的框架,以路网建设为主,新建扩建了山海路(塔山隧道)、连城路、机场路、红旗中路等20多条城市主干道,路网控制面积增加了200多平方公里。城市建设重点也同步确立,老城区建设改造、标志性工程建设、公用设施建设等同时被提上日程,随着一大批重点建设工程相继建成,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形象显著改善。在“五年大变样”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吕道光说:“目前,我们的城市建设尚存在资金缺口大、征迁难度大等诸多实际困难。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更加高效运转、更加强力推进的建设体制,推进城市建设向更快、更好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