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煤业:傲立潮头敢弄潮


兖州煤业:傲立潮头敢弄潮  /本刊记者 仲志远

“资金、项目、人才,这可以说是兖州煤业上市多年以来驰骋于境内外资本市场并且取得骄人成绩的三个主要因素”,919,刚刚从新加坡返回山东邹城的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德玉先生在繁忙的会议之余拨冗约见《资本市场》记者,就兖州煤业多年来的资本运作经验作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小结。

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兖矿集团)的前身是兖州矿务局,组建于1976年,迄今已历时30年。1996年,兖州矿务局撤销原有建制,整体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1997925,兖矿集团在素有“孔孟之乡”之称的山东邹城市以独立发起人的身份注册了兖州煤业注册为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旗下拥有的兴隆庄煤矿、鲍店煤矿、南屯煤矿和东滩煤矿4个特大型煤矿及其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剥离了集团,注入兖州煤业。

急欲谋求发展、跳脱地域局限的兖矿集团需要大量的资金,兖州煤业即为其轻装上阵、积极挺进资本市场的先头部队,而与此同时,东南亚金融风暴在不经意之间席卷了整个亚洲。

在进击或固守甚至后退的诸多考虑之间,兖州煤业的选择凸现了主事者应有的气魄。“没有负债不是好事,负债过多也不是好事。一个企业如果缺乏资金就必须考虑上市,或者是债券融资,……拓宽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煤炭主业,勇于拓展外部资源,发展铁路运输、港口码头、煤炭销售、设备管理、物资供应和矿山救护等完整的产业体系,产、运、销几大产业齐头并进”,杨德玉总经理如是介绍。

兖州煤业近几年来纵横于海内外煤炭市场,其战略版图显示,兖州煤业立足于兖州、济宁两大煤田6座矿井,西进晋、陕、黔多个煤炭资源大省,南取澳大利亚南田煤矿。此外,其投资控股、持股、参股的大型煤矿以及相关企业也数不胜数。――正是资本市场的力量使其如虎添翼,频频出击而且几乎所向披靡。

 

“上市是无形的广告”

兖州煤业在兖矿集团的几大优良资产注入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筹谋它的战略上市计划。199833141,兖州煤业几乎在短短数个小时内上市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紧接着又在71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金融风暴裹挟整个亚洲之时,兖州煤业先后完成了它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资本市场的战略布局。

“兖州煤业就有这个气魄,敢于在金融风暴之后迅速走出去。一地上市所能够筹集到的资金当然远远不能与三地上市所筹到的相比”,杨德玉解释,“为什么要三地上市?――一地上市最多只能筹集十来个亿,而三地上市就能够一鼓作气地筹到24亿至25亿,使集团有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再说,兖州煤业地处鲁西南,以前在资本市场上几乎可以说是默默无闻,一旦上市纽约、香港、上海三地就足可以引人瞩目,上市就等于为企业作了无形的广告,确立了一个拳头品牌,也拓展了兖州煤业的无形市场,――兖州煤业本身没做任何广告,上市本身就可以算是一个无形的广告,无论股市的跌还是涨,这都是大问题,兖州煤业能够立足于境内外资本市场,敢于搏击市场风浪,就等于为自己做了一个动态的、鲜活的广告”。

杨德玉总经理认为,“作为煤炭企业,除了要做大做强煤炭的主业以外,还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搞好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彻底改变煤炭企业单一的资源型经济结构。虽然,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但要让国家对煤炭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立足本地资源和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走出一条具有煤炭企业特色的发展之路。”――上市寻求资金就成了兖州煤业突破自身瓶颈的必由之路。

据杨德玉总经理回忆,当初选择深圳还是上海作为上市的地点曾经让兖矿人费了心思。“深圳的资本市场是比较成熟的,但我们临时决定改到上海,因为上海更有发展的潜力,同时又是中国的大都市”。

1998年,兖州煤业顺利地进入资本市场。此后,兖州煤业始终坚持依托资本市场,扩大企业规模。20011月和5月,兖州煤业相继完成1亿股A股和1.7亿股H股的增发。20021月,兖州煤业以12.24亿元的价款,收购了兖矿集团的专用铁路资产。1998年迄今,公司先后5次发行股票,累计筹集资金58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煤炭行业在证券市场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还多,高达36.2%,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同类公司

借助股市引进资金,兖州煤业根据企业实际,在兖矿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展开了庞大的投资战略规划。继续在境内外煤炭及相关行业寻求收购机会,扩大煤矿生产规模,拓展煤炭深加工业务,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增强公司发展后劲,持续提高股东回报。预计在2003年~2010年间,兖州煤业的全部煤炭生产经营规模为8572.75万吨、50万吨甲醇、100万吨煤制油等项目都将由兖州煤业来完成,预计总投资额约307亿元,销售收入299.26亿元,实现利税66.77亿元。

根据兖矿集团的战略,兖州煤业将通过自身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资金运筹能力,紧扣煤炭产业,拓展“路、港、航、电”等配套产业

12004年起,投资100亿元,参与兖石铁路、兖新铁路煤炭及其它运输业务。

2、港2003年投资5.3亿元,建设年吞吐量为500万吨的泗河口煤码头和镇江港;投资84亿元,参与日照港、岚山港建设、煤炭及其它运输业务。

3、航2004年开始,投资2亿元,组建年运输量为300万吨内河船队;投资20亿元,组建年运输量为500万吨的海洋船队。

42004年开始,将投资227亿元,参与兖州华电联营、兖州华能联营、新疆三项火电项目建设。

战略规划的实现必然要借助于资本的杠杆。“现在兖州煤业的资金比较充足,国家批给的外汇额度也多了;问题是学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杨德玉总经理对记者说。

 

股改后,收购攻势凌厉

股权分裂曾经让投资者饱受圈钱之痛。与内地所有的上市公司一样,兖州煤业也曾经面临股改的压力。2006123,兖州煤业的A股股票暂时停牌;125,兖州煤业公布了股改方案,其对价为:流通股股东每10股将获付2.2股。惟一的非流通股股东兖矿集团承诺,股改方案实施之日起,其所持的股份在四十八个月内不上市交易。若有违反,则其套现资金将划入兖州煤业。

据此方案,非流通股股东兖矿集团向流通股股东共计送出6336万股,其持股比例由54.33%下降到53.04%;而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将由45.67%提高到46.96%

210,兖州煤业在中国证券报网站举行股权分置改革投资者网上交流会。与A股流通股股东沟通协商之后,214兖州煤业就其部分方案的调整发布公告,对价方案由102.2股提高至102.5股,同时兖州煤业以股份作为对价,收购兖矿集团的煤炭类资产,减少兖矿集团与兖州煤业之间存在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

“股改方案推出以后,又进行了一番路演,股民无非想多讨一点,我们跟投资者网上交流后达成了102.5的价格,结果获得了86%流通股股东的支持”,杨德玉总经理事后向记者解释。

根据调整后的对价方案,兖州煤业的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得2.5股的补偿,非流通股股东兖矿集团向流通股股东共计送出7200万股股份,兖矿集团持股比例将由股改前的54.33%下降为52.86%股改后,兖州煤业的最新股本结构为:国有法人股占52.86%H39.82%,流通A7.32%

43,兖州煤业的股票简称为“G兖煤”,股票代码“600188保持不变。当日,兖矿集团持有的非流通股变更为有限售条件的流通A股并恢复交易。

兖州煤业股改之前的扩张已经惹人关注,资本的力量使其更为雷厉风行。2001年,A股和H股的增发更使其开始了在山东境内的收购行动,相继拿下了济宁三号煤矿。200211,兖州煤业收购了其母公司的煤炭运输专用铁路资产。20047月,兖州煤业再次完成2.04亿股H股增发;10月便一举收购了澳大利亚南田煤矿(即澳思达煤矿),――这是中国煤炭企业首次成功收购境外煤矿。2005年,兖州煤业收购了菏泽能化95.67%股权,负责巨野煤田的煤炭资源开采,其中包括从母公司兖矿集团手中拿下了储量3亿吨的巨野赵楼煤矿。

兖州煤业产能扩张的步伐明显加快。借着兖州煤业的关联交易,兖矿集团2005年底已在贵州、山西等地控制煤炭资源量71.25亿吨。2006年,兖州煤业再度从母公司兖矿集团手中收购了山西能化有限公司98%的股权(可采储量为3070万吨)。原有的山东境内的6座矿井已探明的总储量为20.04亿吨,加上陕西、山西以及境外收购的澳大利亚等煤矿资源,兖州煤业的可开采煤炭资源储量再度翻番。

股改之后,兖州煤业屡屡以定向增发的手段收购母公司兖矿集团,整体上市的迹象十分明显。尤其是支付对价后,兖矿集团控股比例较以前高出两点多个百分点。尽管国家对煤炭资源类上市公司绝对控股的要求,而一旦实施定向增发,既有助于提升兖州煤业的经营业绩,又能提高兖矿集团的控股比例,为大股东减持股份创造条件,在不经意之间顺利实施整体上市的战略计划。

  实际上,在此前的兖州煤业股改交流会上,兖矿集团董事局的相关人士就曾表示,兖矿集团会将新的煤矿及煤炭深加工项目在适当时机注入兖州煤业。这一表态当时就为兖州煤业的定向增发以及兖矿集团的整体上市预留了充分的想像空间。

“以前卖得再多都是依靠净资产,因为当时想要整体上市却根本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只能将比较优良的矿井剥离之后再上市,往往也影响了融资额,甚至股票的价格也被低估,整体上市可以将集团的优良资产逐步收购,这就避免了分体上市(剥离上市)的产业结构弊端”,杨德玉总经理向记者解释说。

20068月,G兖煤600188)联手其他两家投资者一口气吞下了陕西一个储量15.8亿吨的大型煤矿,总投资18.4亿元,G兖煤成了该项目的控股股东。据披露,G兖煤此次收购的陕西榆林煤矿一部分用于生产甲醇,一部分用于煤炭贸易。

据杨德玉总经理透露,1998年至2001年是兖州煤业刚刚改制之后的整合期,以对内投资为主。投资主要集中于固定资产维修、技术改造挖潜革新和安全投资。2001年以后,兖州煤业寻找新的战略资源、扩充产能储备的步伐逐渐加快,对外投资的力度也随之加大,譬如荷泽能化公司的巨野煤田项目、山西天池煤田项目、陕西榆林煤田项目、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项目以及其延伸的煤化项目,此外还有连云港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输项目以及参股上海申能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力项目等等,累计投资额16.03亿元,2005年已投入了5.38亿元。――兖州煤业的上述投资战略仍然在实施之中。

2003年以后,兖州煤业逐渐进入投资期,以投资、收购和参股等方式取得陕西、山西、新疆和澳大利亚的煤炭资源,扩大了煤炭资源储量,保持了兖州煤业在煤炭领域的优势地位。由于近几年来煤炭价格的上涨,兖州煤业的资产收益水平较高,现金净流入量较大;而且由于自身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兖州煤业在三地资本市场有较强的股权资本筹资能力,目前公司自主掌握的资金量多达几十个亿,资金供应能力极强;而且负债额度较低,2005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只有18%

1998年进入了资本市场以来,兖州煤业先后5次发行股票,筹集资金58亿元人民币;20041229,又在北京成功地发行了10亿元的企业债券(此系山东省近五年来面向市场发行的第一支企业债券);截至200511月,兖矿集团拥有18家银行的综合授信651.47亿元,发行中短期债券20亿元。

兖州煤业的投资战略目前仍然以扩张投资为主。兖州煤业本身是上市公司,有能力参与金融市场投资,但从投资结构来看,其金融投资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小的,仅在2001年参股上海申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约6027万元人民币,累计获得现金股息1339.43万元……显而易见,兖州煤业的扩张投资绝大部分都是产业投资,但股改之后资本市场又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相关数据取自于杨德玉总经理的南开大学MBA论文《兖州煤业投资战略研究》,特此致谢)(原刊于资本市场杂志2006年10期,转载务请注明出处,以免法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