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今用 (34)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兵为,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兵力不是人数愈多,战力愈强,关键在于不恃武躁进,能够凝聚内部共识,积蕴实力,详细观察敌人虚实,避实而击虚而已。
一味轻虑浅谋,老是轻敌躁进的人。一定会被对手击败。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军纪的关系。
士卒还未将领建立良好的上下关系前,先不要以法令处罚,否则兵会不服,一旦不服将领,就很难指挥他们上战场拼命。
亲附应该是以军纪关系为前提,不能将感情掺杂其内,否则,必败无疑。
上下之间关系,以及私密性不可太强,否则,会影响到全体生命,一旦遇到战况,往往会想,我们关系如何。。。。。。。。如何。。。。。。。。。。感情如何如何。。。。。。。。。更有甚者,将关系代到了战场上,如:关系好玩命,否则,我如何如何。。。。。。。。。。。这样以来,仗根本就没法打!
换个角度。亲附可以用军纪来达成,而且必须严格。否则,必败无疑!
士兵以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指没有军纪的亲附私密性关系,在其犯错,不能依法处罚,这种军队是办法没基础寿命征战的!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文:礼仪和思,武:军纪军规。
用礼仪私恩和部署,建立私人感情,用军纪军规建立军威,这样军队,就能战胜敌人的,是劲旅。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军纪的关系:令素行:就是平常时候就严明,军纪施计法令。平常时,以军纪教导部属 ,让部属习惯与军纪,军规,接受命令的指挥则士兵会口服,心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让部属在平常时就习惯接受命令,执行任务,这就是上下一心最具体的显现。
第十:地形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日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日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日支:支行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己之,利。
隘行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勿从也。
远行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地形的状况有六种:有叫通的,挂的,支的,隘的,险的,远的。
1、通形:我可去,敌可来,地形平坦广阔,四通八达的地形,为通。面对通形之地:先抢占向阳高地,让后影补给通畅,此基础备战有利。
2、挂形:进而易,回而难,像网罗般,很容易牵挂的地形为挂,面对挂形之地,只宜在敌没有防备之状况下,出击取胜,一旦敌防备,出击易,而撤退就难了。此地形对主动出击较不利。
3、支形:双方出击都不利,对双方都有牵制的地形为支,面对支形之地,既使敌以利诱我,试图让我先发动攻势切忌先出击,最好是:设法将敌引开营垒,在敌人离开一半时,倾力攻击,对战势极为有利。
4、隘形:两边高山,中间峡谷,或两边高中间低,易守难攻,先到居优势的地形,为险。面对隘形之地:必须要强占方便地利,并在隘口布下重兵,以待敌人钻口袋,反之若是敌先占有利位置,就不要强攻,如敌在隘口的兵力不足,一定要不惜代价拿下隘口的控制权,这样,首先力于不败之地。
5、险形:地势险要,利攻易守,先占者必胜之地形,为险面对险形之地:要先行强占,并在向阳高地设下重兵以待敌,若是敌人已先据占,应撤退,不要轻易展开攻击。
6、远形:双方形势均等,谁也占不了优势的地形,为远。面对远形之地:在均衡形势下,攻势不易讨好,硬要挑战的话,对战势不利。
以上为利用地形决定兵势的基本原则,极为重要,仔细研究思考。